读书笔记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11-14 15:14:00.0读后感429

  封面醒目位置提到: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一个合格的教者也应该是一位促进者与引导者。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教育学生,促进学者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根本任务也是首要任务便是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应该是人,这里的人可以代指学习的人。作者怀海特在书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备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具有艺术般高雅。可见在几百年前这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就提出了先进教育理念。如今的“以人为本”的观点不正与此不谋而合吗?
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乡镇语文教师,在每节课上课前,我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备课。备教材,更是备学生。在对本班学生学情的了解下,每节课悉心为本班大多数学生量身打造课件、设计适应于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这里之所以说的是大部分学生,而不是全部学生,是因为在我们这类乡镇学校,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学习能力缺失的特殊学生,但这部分学生也有除文化知识学习以外的能力,如劳动能力。这就和我们下面提到的课程的整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课堂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说,我深知:教师说一百遍不及学生自己说一遍。“满堂灌”的教育理念抑制了孩子们各项能力的发展。打击了孩子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既生硬又乏味。

  就拿我们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来说,它使用已有一段时间。教材中尤其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如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属于略读性课文,编者的目的大概就是希望学生在对本单元前面几篇精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语文要素去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略读类课文。通常在教学略读性课文时,我会设置几个主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先自主思考,外小组讨论,在小组全班汇报后,我最后适当引导与总结。因此,我们班的孩子们最爱略读性课文,课堂上可以让他们大显身手。课堂氛围自然而然就活跃起来了。

  上面提到每个单元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就涉及到现在提倡的“大单元教学”。教师在日常备课中,要分析课文与课文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备课和教学的整体性。

  从小处说每单元中课文与课文间的教学具有整体性;那么课程与课程的教学时,也要注重整体性。

  书中提到技术教育、文学教育、科学教育,怀特海认为课程应该具有整体性,是相互整合的。如今小学阶段加入劳动教育这门新课程。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了勤劳的品质,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对于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正是课程的整合吗?

  近两个月的阅读,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本奇书,一本值得所有人认真研读的奇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