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2-14 14:28:54.0读后感1264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没曾想转眼间已经成为一名教师。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经常会问的问题:长大想做什么呀?那时候的我总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我要当一名老师!要问为什么,大概小时候觉得老师是最有学问的人吧。渐渐地长大,我也踏上了教育这条路,走进了我从小想步入的职业。

  既然成为一名教师,那必然心中会有一个成为名师的梦。可成为名师,谈何容易呢。好在前路一直有人在指引,一路上有人陪伴。本学期,我校青年教师在杨百凌校长的带领下共读《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在一次次的深度阅读中让我对如何走好教育这条路有了更深的体会。

  目标,找准方向

  成为教师的这两年,我不断地坚定自己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可什么样的教师是能称之为好呢?是能将自己所学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吗?是能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吗?不,这不过是作为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只能称为合格的教师,并不能称之为好。直到读了这本书中《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的四个差别》,我才明白,我所谓的好教师,必然得先是一名专业教师。

  专业教师所要专注的不是公开课上的怎么样,怎样快速的评职称,而是怎样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把专业修炼视为终身之事,把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凭借专业的体系去系统的解决问题。

  就像书中所说,人有选择的自由,不是机械被动地被环境选择。所以我选择成为一名专业教师,也愿意为之努力奋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最先该做到的就是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加入新网师是拥有这种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新网师里,众多“尺码相同”的人聚到一起,对知识充满好奇,在新的领域不断尝试。这里不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他们仍在刻苦的学习,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渐渐地打开了新的天地。就拿我今年选修的现代极简移动微课来说,原来有那么多小程序可以助力我们的课堂教学——量子奖状、课堂有点酷等,它们可以让孩子们充满好奇,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让我的课堂更加高效;原来课堂不单单只能存在于学校的教室,还可以是家长的手机里,一个知识点的趣味视频,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去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成长力
  这是在新网师中不断学习才能有的结果,而这一次次的学习,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让我不断爱上尝试新的事物,渐渐拥有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阅读,汲取能量

  有了应该要持续学习的觉悟,就得将它付诸于行动,否则就是“一块废铁”。所以,我选择持续阅读,通过阅读来汲取能量。现在想想,刚入职时杨百凌校长送我们新教师的书《爱心与教育》和一支钢笔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读什么书呢?在《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中,郝晓东老师给出了答案,应该啃读经典,教师阅读要有专业性。可我大学之前所读不过是一些畅销书,涉猎范围很小,是消遣性阅读,用来打发时间的。后来到大学时读了专业书籍《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而那时的读,也只是知道了有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没有细细去品读其中的含义。直到入职才真正去读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专业书籍:《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建议》、《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静悄悄的革命》……

  初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时,只是被一个个真实而自然的故事吸引。仔细阅读后,被李镇西老师那长期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所震撼,反复品读后发现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为我点亮了教学的一盏明灯——用爱去教学,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把内心深处的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我想,像这样值得我反复去读,去研究的书籍就是一本经典的书,可以不断地从当中汲取方法。

  再后来,我在学校里了解到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共读,也在这期间在共读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什么叫啃读。我们先一起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后来的《静悄悄的革命》,在到今天的《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这些书中有生动的实际案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当读到难以理解的理论时,领读者就会将这些难懂的句子拆开来,找出关键的字眼,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共读的好处显而易见,啃读的作用得以彰显。经过这样剖析透彻的啃读,让我对一些理论有了自己的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供我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拿出来作为参考。

  也是在一次次的共读中,我们有了自己的学习共同体,我们时常一起读书、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想来现在把生涩难懂的专业书籍拿出来读,也有了一种读得下去的方式。

  写作,赋能专业

  写作,是我最欠缺的一种能力,我不擅长写作,因此也不愿意去写。我一直认为,善于写作的人,总归是天赋型的人才。特别清楚的记着,小学时我在为300字的作文烦恼时,有的同学已经洋洋洒洒写了千字,老师评价道删掉哪一段都觉得可惜。那时的我羡慕不已,总想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天赋呢。

  读到郝晓东老师在这本书中《写作能力源于天赋还是训练》这一节中,才意识到,写作能力是可以靠训练得来的。每一篇有思想、高质量的文章,是经过精心构思、反复打磨、反复修改的,若不如此,写作能力也是不容易提高的。

  读《写作驱动专业发展》这一整章内容时,郝晓东老师致力于传达一个观念:写作,从构思好一段话开始,从坚持写开始。你不写,永远也不会写。

  郝晓东老师在这一章中写到:“写作表面上推敲的是语言,实质上锤炼的思维”,“写作暴露出来的所有缺陷都可以视为思维上的缺陷”。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有逻辑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事实上,我自己都不敢去尝试写作,缺乏逻辑,谈何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这一章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尤其深刻:能写就是成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都不敢踏出写这一步,还说谈什么成为专业教师呢?更何况,郝晓东老师还在本章中给我们提供了写作八要素,让我们有努力的方向,只要肯下功夫,通过大量的去阅读,每天写一点,从模仿再慢慢的过度到自己的写作风格,一步步迈向专业写作,为成为专业教师赋能。

  机会,背水一战

  有了想成为专业教师这一目标,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入手,为成为专业教师赋能。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在思想上做出改变。在这个追求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意慢下来钻研,慢下来思考,也缺少慢下来的勇气,因此,就会错过很多机会。

  那我们怎么打好“人生牌”,走出“舒适区”呢?郝晓东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机会泵”。郝晓东老师指出:“机会泵”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捕捉机会、配置机会、实现机会。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现在的我,刚刚有勇气迈出“舒适区”,为了不让机会在不经意间溜走,正在积极努力地捕捉机会,从每一次新的挑战开始,上一节公开课,接手班主任工作……在一次次挑战自我时提高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以至于有能力在机会来临之际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做出选择后要有背水一战的全力以赴,否则就会停在某一点,无法做到机会的实现,留下遗憾。就像中考时的800米跑,如果一开始领跑的我能坚持跑下去,我的成绩可能会更高;高考前继续努力,埋头苦读,我的选择就会更多一点……这些遗憾,都是没有做到全力以赴,背水一战,不希望以后让遗憾充满我的生活,我将会付出百倍的努力。

  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的路充满挑战,但这是我选择的职业。“皈依教育,就是要对自己热爱的职业从一而终”!我会在教育之路上,找准目标,用适合的方法提升自己,抓住机会,背水一战,不断前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