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师成长力读后感2500字

admin2022-12-03 16:28:51.0读后感1761

  打开一本书,去聆听智慧涌动的心音,去感受美好的生命情怀,去遇见一个充满可能的自己。本学期,我校全体教师在杨百凌校长的带领下,共同打开郝晓东老师的《教师成长力》一书,开启了一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的深度阅读之旅。“打开”即是吸纳,“打开”即是蝶变。

  本书作者郝晓东老师,以个人成长史为笔墨,为我们绘制出了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发展的最短并最有效的路径。读这本书的过程,像是有一位人生导师坐在自己身旁,他理解你的困境,能解开你的困惑,让人不禁会耐心的听他娓娓道来,细细言说。下面,我想通过三组词语,与大家分享自己阅读第一章《认知决定职业境界》之感。

  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

  在第一小节中,郝晓东老师围绕“教师工具化”这一话题,辨析了“生存与存在”的不同意义,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与启发。我们真真实实的生活在世上,有时却不知生活的意义。正是因为一种无价值,无意义的虚无感,导致我们缺乏幸福感,有时不禁会追问“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探寻人生的意义的话题是人类的终极话题,永没有答案。每个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在历史的长河中,能被记住的人也是凤毛麟角。那既然这样,我们摆烂好了,躺平好了。然而,摆烂,躺平,也意味着要放弃机会,付出代价。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没有做好过,那时的自己真的是快乐的吗?人不是个体的存在,人天生具有社会的属性,无论我们怎么逃避,这一点永不会改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阶层,最底层的需求满足一部分后,会不自觉的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我们会不自觉的追求被人肯定,被人尊重,有所成就,实现梦想。虽然我们无法探寻到人生真正意义的正确答案,但是我们却可以在不停的追逐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存在的意义。正如文中郝晓东老师所说:“我们既然已选择“教师”这一职业,那就不要仅把教师职业当作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工具,而当做是有所追求、值得奋斗的事业,甚至是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志业。”的确,对自己职业的不同理解,会有截然不同的心态和行动,也会有不同的未来,产生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职业认同感越强,幸福感就会越强,我们会更有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所以,提高职业认同感,会帮助我们找到存在的意义,会让我们获得幸福感。
教师成长力
  向内而求与向外而修

  郝晓东老师在第一章的导语部分写到:“观念的贫穷比物质的贫穷更隐蔽:固化的认知偏见,单一的思维模式,非此即彼的判断;把没得选当作自由选择,本来是无法选择优秀,偏偏说成甘愿选择平凡。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高认知水平,而不只是更多的知识。”新教育实验倡导: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想,一个人的真正成长需要向内求思维认知的提升,向外修行动的不懈坚持。我们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如果只是通过不停的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而是懒于思考,懒于实践,懒于承担,那终究是“纸上谈兵”,我们在教学中的不足将依然不足,在教育中的困惑将永远困惑。而光有行动,却没有相应的理论奠基的话,我们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就得不到进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中提到,“知”是“行”的出发点,“行”是“知”的归宿。我们在行动中发现不足,用理论来填补不足,长此以往,我们将会不断精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走向卓越。

  回顾我与孩子们的“习作之路”,感触颇深。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在孩子们处于低学段时,我常常通过创编儿童诗,外出读写绘,仿写等形式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随着年段的不断升高,孩子们在写作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不注意观察积累,选材老套,语言缺乏新鲜感,情节刻画不够细致,千篇一律等等问题向我袭来。百般困惑之中,我阅读了由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合作编写的《文心》,曾曦的《作文有原理》,何捷的《教材作文设计》,由于漪老师学生整理的《于漪老师教作文》。通过阅读书籍,来打破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固有思维,提升自己的写作教学能力。随后,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将书中的“金点子”运用到习作教学中。我们会根据课文中的经典表达,好的技巧,以写片段的形式巩固练习,实现从写好一段话到写好一篇文的过渡;曾曦作文中的52个新视角,开启了孩子们看世界的新角度;何捷的“百字作文法”,降低了写作难度,消除了孩子们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多样化的写作形式,让孩子们的状态也变得积极起来,写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正如郝晓东院长在《成长的内驱力从何而来》这一小节中所提到的,要由“基于个人爱好的学习转变为基于教育问题的学习”,要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若所学与所做无关,那学习理论知识可能变成了对现实的逃避。

  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

  在第一章中,郝晓东老师用两个小节来讲述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的不同,以及专业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部分文字,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专业、有力的输入,才能高效、精准的输出,进而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在我们的工作中,会常常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关教学的,有关沟通的,有关品行的……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是否有精细的专业流程?是否愿意主动提升专业能力?是否有理性的专业态度?教师想实现由业余教师向专业教师的转变,加入“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最佳的选择。“新网师”便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高质量平台。在那里,我们的困惑得以化解,消沉得以点燃,不安得以安放。加入新网师后,我常常感叹于新网师人的优秀,自律,专注,高效。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网师人深耕的模样,也深深地触动了我。在选修余雷老师的《文学鉴赏》课程后,我也决定倒逼自己一把。每个单周的周二晚上7点,我准时守候在直播间,等待余雷老师开讲。在每一次开讲前,保质保量完成预习任务。为了写好一篇作业,字字句句反复斟酌,查阅资料,与每次展示的优秀作业对比,反思。过程是痛苦的,但在余雷老师的带领下,在老师们影响下,我也掀开了文中深奥理论的“神秘面纱”,窥见了“文学鉴赏”的“冰山一角”。

  这个时代,没有终身的事业,只有终身的学习,源源不断的为自己注入长流水,使自己成为专业型教师,即便客观环境变化无常,我们也能顺应潮流,创造价值。“经验”终究会过时,“专业”则是源头活水。

  郝晓东老师将“认知力”,安排到了全书的第一章,有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其目的便是为了从根本上推动读者的认知,思想对了,意识对了,认知对了,才会有正确的行为。让我们的认知在“浪漫—精确—综合”的过程中往复循环,不断沉淀。这种沉淀,会像雪山上的雪球,在长长的人生路上,越滚越厚重,越滚越有力量,最后成就一个不平凡的自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