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师成长力读书心得2000字

admin2022-10-27 14:43:55.0读书心得2060

  《教师成长力:专业发展素养图谱》是郝晓东老师的第四本著作,这也是他今年出版的第二本专著。3月份出版的《未来教师》我用了四口气读完,读《教师成长力》则多用了两口气,因为这本书比《未来教师》多了四万字。如果说《未来教师》描绘了理想型教师的样子,《教师成长力》则指明了成为理想型教师的路径,绘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成长图谱。就像学音乐有图谱,教师成长也有图谱,这个图谱有六个块面:职业认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教育反思、自我管理、榜样镜像。一篇篇文章恰似一个个音符,汇聚成教师专业素养成长的乐章。读来如行云流水,恰似和你促膝谈心,直达心灵深处;又似一双指月之手,指引你直达明亮那方。

  这本书读来既亲切,因为多篇文章曾经读过,书中的人是熟悉的学友或导师,又感受到郝老师智慧的光芒在闪耀。

  01深刻的洞见

  洞见是指很清楚地看到。在这本书中,郝老师看到了职业认同的重要性;看到了阅读、写作、反思的本质意义;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八小时之外的时间运用,他说“真正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超越了自己也就开拓了世界。”;看到了教师“工具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注重“生存”而忽视了“存在”,他说“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减轻负担、增加待遇、提高地位、专业发展等这样的生存问题,而很少认真思考成为一名教师意味着着什么,如何在教育职业中体会意义,此生之意义是什么这类存在问题。”
教师成长力
  02敏锐的觉察

  觉察是指察觉、发觉、看出来。每逢教师节,教师就会被赋予如蜡烛、春蚕、孺子牛等等称号,也有各种批评指责的声音,就像郝老师所形容的那样“各种舆论场中说教师,教师说众说纷纭、百家争鸣,表彰和批评同在、感激和抱怨齐飞”,在这各种声音当中,郝老师却看到了本质,看到被现代化、职业化、专业化、理性化的观念所塑造的教师的“工具化”。“教师”成了教育的手段,而非活生生的人。察觉到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的区别之所在:职业认同度不同,学习动力不同,教育知识结构不同、解决问题的流程和规范不同;觉察到一些读书会办不好的十种因素;觉察到新网师老师生命叙事背后的核心点,比如马增信老师的至暗时刻和关键选择,王辉霞老师的工作与学习编织的生命,周娟老师的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孙静老师的卓越教师的成长范式,何刚老师的真诚与勇气。

  03精辟的论理

  所谓论理就是把道理讲得清楚明白,逻辑性强。比如在“别让舒适区成为‘沦陷区’”这篇文章中从什么是舒适区、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区、为何难以走出舒适区、如何走出舒适区,进行了层层剖析。郝老师以前做过讲座,提到写文章要说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他的好多篇文章就是这样践行的。如“乡村教师阅读需知的三个答案”就三个板块:乡村教师为何读、乡村教师读什么、乡村教师怎样读。再如“教师为何要提升专业性”首先解读了专业性的三个表现:专业流程、专业能力、专业态度,然后回答“为什么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性普遍需要提高”以及“为什么大学教师不让学生‘做中学’”。又如“如何组织教师读书会”从读书会的本体论到读书会的认识论最后归结到读书会发方法论,有理论,有策略。

  04精准的提炼

  所谓提炼就是从芜杂的事物中找出有概括性的东西。在郝老师的书中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个关键词。每一篇文章围绕一个关键词,在每个关键词的下面又有数个小的关键词来对大的关键词进行阐述,比如“专业性”这个关键词提取了“专业流程”、“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三个关键词。“教师应成为演说高手”,围绕演说高手提炼了“内容为王”、“熟悉听众”、“制作课件”、“打磨结构”、“控制时间”、“学习修炼”这几个关键点。再如“人生差距是怎么拉开的”提炼了“机会泵”这个关键词,抓住其产生的三个阶段:捕捉机会、配置机会、实现机会步步推进。

  05精巧的构思

  本书分为六大板块,六个主题,以成长这根主线贯穿其中。著名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在为本书写的序中说:“初始看去,这些文章自成门户,各有专攻,内涵上却是纵横联结,相互支撑,皆以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纲,以专业化智能发展为目。纲举目张,浑然一体;经丝纬线,密不疏漏。自有恢宏广袤之气象,充实丰盈之涵养。”

  为何能做到如此,就像郝老师自己所说,做得精彩才能讲得精彩,做得精彩言语才有力量,才有说服力,做得精彩,听众才愿意听你讲,才相信你的话。换个说法,就因为郝老师做得精彩,所以才写得精彩。这一篇篇文章看似其信手拈来,实则是郝老师所思所悟所实践带来的结晶,是郝老师日常工作的累积。这些文章有好多是他写的“一周观察”。

  郝晓东老师2009年进入新网师,在新网师沉潜十几年,这十几年中从一名高中老师成长为大学讲师,又从大学讲师转变为在读博士;从学员成长为讲师再到成为执行院长;带领3000余名实习支教大学生走进海南,走进大山深处……一步一个脚印,每个脚印都砸满了辛勤的汗水。这一路走来也是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的范式。

  李镇西老师评价郝晓东老师“晓东的睿智在于他不断地与知识对话、与他者对话、与自我对话,不断地思索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你在这些只言片语中会发现,知识不再是一种静态的堆积,而是动态的抵达。这些都明晰了教师成长的真正内化和实现路径,提供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范式。”

  郝晓东老师是睿智的,睿智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动态化,还在于把自己的经验转化成一幅幅生动的图谱,更在于他的初心坚守,智慧呈现。让我们看到了一束束智慧之光的闪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