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育可以这么有趣读后感2500字

admin2022-11-21 15:43:25.0读后感618

  喜欢郑英的文章,得从《班主任之友》读她的文章谈起。喜欢《班主任之友》,更喜欢里面郑英所表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三年前读她的文章,自己的阅读量还是非常少,很多思想观点都无法用地道而又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她的文章给我一种感觉,那就是她把我想说、想表达的思想观点都得体地表达出来了。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于是对她的文章特别地上心,当我无意中得知她出书后,一下子买了,读完《课堂,可以这么有趣》,觉得还可以,于是又把她另外两本《教育,可以这么有趣》和《教育,向美而生》买了。在她的三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她的《教育,可以这么有趣》。

  这本书分为两辑《教师,应努力让自己站得更高》《教育,当为孩子计深远》。第一辑是从教师个人的成长方面进行叙述一名教师为什么要站得更高--不断学习,让自己拥有更大的格局,然后成为学生的典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对教师而言,让自己站得更高其实是指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身心成长出发;不只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守护他们,而是在一生中都愿意去守护他们。守护他们的隐私,守护他们的形象,守护他们的心。她说我们不但是看风景的人,也是创造风景的人,更是创造风景的一部分。所以真正的教育者,是在施教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的人。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你强迫自己事事处处成为学生典范的同时,你也在实现自我成长,即使这种成长刚开始的时候带有被迫的因素。郑老师说,我们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的是全部人格,而不单是专业素养。学生不但会模式老师的言行举止,还会濡染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审美品格。一个有着饱满情绪和高质量审美品格的老师一定会影响学生的精神长相。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自己的品格,无论是衣着还是言行举止都应当有着我们职业的执行和优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本省就应该向美而生。
教育可以这么有趣
  在谈及教师的成长时,郑老师说到一种现象:我们教师常常会陷入这样的一个怪圈: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每天早出晚归。备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很忙很累很疲惫,几乎临近极限,能做的一样不少,却没见多少成效。其实问题的症结不是有没有付出,而是有多少付出是使得其所的。这类教师努力的方向不对,从来没有抽出时间进行阅读,提升学习等,说出来的语言干枯乏力,未能说服学生,但又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困于瓶颈走不出来。对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一个只顾着低头拉车的人是无法走得远。我在连续五年教高三的时候,不可谓不努力,每天忙碌得需要一个人来照顾我的饮食起居才行,根本谈不上照顾家庭。那种努力除了让自己被困住、疲惫外,效果并不明显。但在这种无休止的忙碌里面,我感受到的不是我巨大的进步,而是眼界越来越狭窄,语言越来越贫乏,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努力的方向没对。每天把时间耗在批改,备课,找学生谈心里面。但由于越来越狭窄的眼光和视野,以及那一成不变的观点,即使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也是无效的,除了耗费自己和学生的时间外,不见得有多大的收获。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便有一种麻木的踏实,其实是丧失了真实。假如我能在这种无休止的忙碌里面每天抽出一点点的时间来提升自我,我就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我就知道改变工作的思维方式。因为生活中有些问题是线性的,甚至是点对点的,正如饿了去吃饭、渴了去喝水、困了去睡觉,问题便可解决。但教学不是线性的问题,而是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问题。在这个系统里面最重要的不是各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我们明白这种关系后,我们在整个带班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而是懂得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系统性的系列主题班会设计,引导学生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而在教育中,我们面对的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学生的个体问题,二是群体问题,三是班级管理问题。但这里的每一个问题深究下去都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需要我们有系统的思维模式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比如说在饭堂排插队打饭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看待问题。他们插队,我也插队,这是被环境改变;他们插队可以快速打到饭,真好。这是心生羡慕;他们插他们的队,我管好我自己,做个守秩序的人,这是一种淡定;我们都认真排队,说不定他们会不好意思。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人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我去向学校领导或学生会反映情况。这是让自己成为改变的力量。通过这种递进式的思考,学生们表示底线能够保住,并努力往后面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说到学习成长的时候,郑英老师还说,我们曾经的慌乱,源于我们知道的不多。当我们知道得越多的时候,心里越能生起一份从容和淡定。时间没有所谓的速成法,没有平白无故的横空出世,没有毫无缘由的脱颖而出,所有的闪亮登场都是苦心造诣后的厚积薄发,都是咬牙坚持后的突破极限,都是功夫到家后的水到渠成。当我们有一天能够与我们和以前仰望的人平等对话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但努力不是透支,而是尽力而为,努力不是表面用力,而是在看不见的地方持续用力。尤其是郑英老师说到她写稿件的事情,给我很大的启发。一篇文章成稿后,先置之不理,但对这一主题保持高度的敏高,大量阅读,留心课堂,一个月后再看原稿,于是发现了问题,进行修改,改后再放置一段时间......,如此循环,改了十几稿后才拿去投稿。不得不佩服她的精益求精的做法和精神。是的,我赞同,当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从中获得的刺激感和愉悦感,远非休闲所能比拟的。努力是为了对得起珍贵的自己啊。

  在第二辑《教育,当为孩子计谋深远》中,其中一节是《教育,应该传递生命的气息》。它又分为三个内容:帮助孩子学会善待自己,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帮助孩子学会善待自己,以增加生命的温度;帮助孩子学会善待自己,——增加生命的高度。我也是近年来才开始有了对生命的思考,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感觉到生命是如此脆弱,生命又是如此短暂。假如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相同的,那么如果生命的厚度不同,则可以创造不同的价值。而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张力的。生命的张力主要体现在遭遇创伤时如何自处、身处平凡时如何自处。而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生命教育并不够深刻,甚至是流于形式。把生命教育和生命意义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中来,以较为体系的方式进行引导,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但我们今天教育多指向卓越、指向成功。而一个内心柔软的人,会随时释放出温暖和柔和,如一束春日的光,给人以心灵的抚慰。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与自己相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待人接物是人生的一种修炼。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向美而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