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冬牧场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1-29 19:03:44.0读后感344

  这是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人深入阿勒泰南部乌伦古河南面广阔的荒野深处,度过了一段历时四个月的艰辛寒冷的荒野生活,以第一视角记述了哈萨克民族的冬牧场日常。“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李娟如是说。

  关于作者:李娟,2003年1月出版首部散文集《九篇雪》,2010年6月出版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2011年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2012年相继出版长篇散文《冬牧场》和《羊道》系列散文,2017年出版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后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她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

  01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我喜欢的女作家还挺多。因为三毛我曾无比向往充满爱情的撒哈拉沙漠,因为张爱玲我对灯红酒绿的上海充满着执念,因为迟子建我曾计划去趟漠河,而当我认识了李娟,我对阿勒泰又充满了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对李娟这样纯粹有力量的文字完全没有抵抗力。目前拜读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和《冬牧场》,其中《冬牧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主要原因不乏有被居麻一家和李娟在贫瘠寒冷的游牧生活中仍充满生趣、乐观和希望的精神所折服。

  作为一个南方人,冬天于我而言是非常难熬的。干枯的杂草,光秃的树木,凛冽的北风,万物凋零、天壁阴霾、瑟瑟缩缩,苏南冬天最低温度零下几度就已经让人生无可恋了,更别谈北方零下几十度。

  2010年的冬天,李娟跟随居麻一家开始四个多月的冬牧场生活。他们还雇了汽车,运输成吨的粮食、饲料,还得料理一支有500只羊、上百头牛马、30峰骆驼的庞大队伍,就这样坚定的走进了零下40多度的高寒荒野。冬牧场是艰苦的,严寒荒芜是整个游牧生活的写照,他们的冬窝子是羊粪砌成的,喝的水是从很远地方背回来的雪,有两颗白菜已经是珍馐美味了。
冬牧场
  我们也许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不搬到乡镇生活。但在我们发问的时候却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以言喻、无法改变的苦。而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这种曾经顺天应地、自律慎微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也终将逐渐消失,也正像居麻所说,一切总会过去的。但他们在面对严苛的自然条件仍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精神却不会让人遗忘。而与我们同在一片大地的牧民们,微弱又倔强、忙碌又乐观的身影,永远散发着生生不息的光芒,就像希望之光指引我们更加努力的生活。

  02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而“尊严”需得从最小的细节上去呵护。

  《冬牧场》描写的是普通牧民的游牧生活,没有可歌可泣的雄壮之举,也没有草原英雄的飒爽英姿,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描绘着朴实日常的游牧生活,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尊严的力量。

  尊严是对弱小生命的呵护,尊重每个生命的轮回。羊是《冬牧场》的另一主角,在游牧过程中,无论从数量还是花费的心血上,羊都秒杀了其他动物。但羊又是弱小的,从小羊羔出生,牧人就细心照料,用毛毡抱它们回家,在饿时带去草源富足地带饱餐一顿,在它们受伤时喂药处理伤口,在它们迷路时冒着风雪寻找。但在冬宰时,有些羊也是被悉心养育的牧人结束生命的,这是如何的惆怅啊。

  但是牧人们对羊又能有多大的恶意和仇恨呢?而在宰羊时会进行巴塔(哈萨克族的一种传统仪式),寓意为:你不因有罪而死,我不因挨饿而生。这是对生命轮回的尊重。也正如李娟所说“大约生命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吧:终究各归其途,只要安心就好”。千百年来,羊经历长途跋涉的游牧,忍受过饥饿、寒冷与病痛,但是它们仍然生存了下来,人类也亦是如此。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必经之途吧。

  在冬牧场,你能看到,不管牧民们生活如何艰辛,仍能认真以待,过的郑重又有尊严。简陋的地窝子就是他们在牧场的家,虽然是羊粪搭的,但是布置的整洁又温馨。床上被加玛铺了几面图面热闹的旧花毡和旧地毯,墙上也挂了壁毯和漂亮柔软的布料。你看居麻,即使他离开冬窝子出去只是为了放羊,他也会花很长时间把靴子擦得锃光瓦亮。如果哪天早上换了干净衣服,他会高兴得唱歌,还得一直唱到放羊回来为止呢。当问他穿新羊皮裤给谁看时,居麻会用唱歌的调子说“给绵羊看,给山羊看”。再看年迈的哈萨克妇人,她们干枯褶皱的手上会戴满硕大闪耀的戒指,这是她们辛劳一生的见证,更是她们的体面和荣耀,这让她们平凡暗淡的人生充满光辉与尊严。无论是饰品还是衣物,这些都是牧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体面,也是尊严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自尊和品格。

  03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应当,寒冷可以忍受。

  为什么说李娟的文字纯粹却又充满力量。因为在李娟的《冬牧场》中,你能看到阿勒泰地区生存环境的恶劣、牧民们的艰辛不易,但却没有夸张与矫揉造作,也没有无病呻吟与哀叹,更多的是在感受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人的一生因为爱、知识、荣誉、美食、娱乐……可以是绚烂多姿的,但也因为命运的未知、多变而充满曲折和苦难。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苦难是万物的必经之路,并不值得歌颂,但是如何度过苦难,不忘初心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在我眼里,最重要的是坚持、努力。

  冬牧场是孤寂的。天似穹庐、漫无边际,一个人赶着羊群和驼群,孤独、微弱的走在沙漠中。一放牧就是一整天,直到天黑才回到冬窝子,这是何等孤独;而冬窝子里也没有手机和电,更没有互联网,甚至几个月才能打一次电话,这样与世隔绝的生活谁又能忍受?反正我是做不到的。上厕所、睡觉都是手机不离身的。这大概也是得了手机依赖症。

  冬牧场是忙碌的。除了日常出去放牧,还需要干其他活,比如,像铲羊粪、砌羊圈、挤牛奶、锈毛毡这些一样不能落下,在春天的时候还得接生春羊羔,虽然都是琐事,但却都是必须要忙碌的事。冬牧场是荒芜的。最紧缺的就是水,没有水,只能去几公里外背雪,雪还得挑好的,近处的雪用完了还得跑更远的地方背,一背就是几十斤,所以用水受到严格控制,洗澡、洗衣服是不常有的事。连打火机也是稀有物之一,坏了的打火机是不会扔掉的,拆了又装,装了又试,而这仅仅是一个一块钱的打火机而已。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像这样辛劳工作却又得不到高额报酬和光鲜生活的事,又有谁会去做呢?但是像居麻这样的哈萨克牧民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这样孤独、坚忍的放牧生活。没有不停的牢骚与抱怨,没有偷懒与另辟蹊径,唯有踏踏实实的干着每一件活。究其原因,不过是他们对祖先传承的游牧文化的坚守,是对自己辛勤付出获取劳动成果的坚持。即使牧场是孤独难耐的,他们仍然会坚持,草原上飘荡的每一首牧歌都是哈萨克民族抵抗孤独的努力;即使荒野环境是无比艰辛的,他们仍然会坚持,每一次背雪留下的脚印都是他们努力求生的印迹;即使生命是渺小脆弱的,他们仍然会坚持,茫茫羊群是他们对生命延续作出的最大诠释。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生活有何意义?也许,坚持和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意义。

  仅以此短短的文字作为勉励自己身处当下舒适的现代生活圈时,也不要丢失乐观、自尊、坚持的优秀品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