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2-08-18 14:45:08.0读后感510

  利用假期时间,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仿佛是与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用自己30多年的教育经验和教学理论为我们总结出的这一百余条建议,虽是上世纪的产物,但其教育理念打破时空的限制,时至今日,我相信乃至未来也依旧历久弥新,同时也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思考。

  整书一百余条建议,包涵了我们教育日常所遇到的方方面面,读完后大有醍醐灌顶之意,发觉“善”、“创造”、“阅读”和“劳动”这四个关键词是贯穿整书每条建议的重点。“善”即“道德教育”,“阅读”和“劳动”是孩子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创造”则是“教育理想”。在我们的日常教育过程中,是否有意识地去从这四个方面培养孩子,大概是作者希望为教育事业服务的我们去思考的问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索,作为年轻教师,我不曾让自己停止过研究和创新的脚步,读过此书,更坚定自己为这项事业奋斗的决心,同时结合我自身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我的教育理想,针对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强调的四个关键词谈谈浅见。

  一、关于善。

  书中提到“教育能力”,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我一直都认为,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孩子用心去认识世界,用心去感受人的状态,不仅仅是亲人、朋友,更是他在成长道路上碰到的每一个人。我们首先要看到学生先是“发展中的人”,而后才“接受知识的人”。从教7年,从单身一人到为人父母,人生角色的转变使我对自己教育角色有了不同的思考,在面对学生时我经常会想: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用什么方法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期望孩子得到怎样的发展?教育本就是一场善的修行,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地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真诚的爱,在此基础上给予孩子们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指引,那么“善”的种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植入孩子的内心.
给教师的建议
  二、关于创造。

  教育这项塑造人的职业,面对的是未来的人,而未来必定属于不断创新的人。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他的工作对象是多变的、每天都以新面貌出现的孩子。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而这赋予了我们一种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特殊责任感”。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是要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在尊重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创造的潜能.在课堂上应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无限乐趣.同时教师也要树立创新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关于阅读和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多个章节都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并强调阅读是读与思的结合。在与“学困生”打交道这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因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来看,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特读书,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书读得越多,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

  顺应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各地各校建立起“书香校园”体系,阅读逐渐成为少年儿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也是孩子们越来越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喜欢逃避困难的原因。正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所说:“克服困难的过程,能够培养人的勇气,鼓舞人的心灵,不是让人变得冷酷无情,恰恰相反,是让人对善意温厚、敏感,对恶绝不妥协、毫不留情。”2022年新课标将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在这里,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和陪伴学生去劳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善于为学生创造劳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感悟人和事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