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

admin2022-07-29 13:41:23.0读书心得548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对我而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我便捧起了这本书,看之前我不禁思考:这本书是怎么教老师们更好地培养学生?通读全书后,我有了明确的答案:是,但不完全是。我认为它还致力于让老师们成为一名更幸福的老师。

  《给教师的建议》(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作者是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倾尽一生告诉教师、父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怎样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

  《给教师的建议》把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凝练成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恳挚地与读者谈心,娓娓而谈教育中的种种棘手问题,深入浅出,给出充满智慧教育的“金点子”,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当今,虽然国外各种教育思想像潮水般涌进中国,但《给教师的建议》依然被奉为“教育学典范之作”“成就优秀教师的必备经典”。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曾说:“苏霍姆林斯基既是一名教育科学家,又是一名教育艺术家,他所创造的美丽的作品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认为书中的100条建议可以解答教师的三个问题:如何当一名幸福的教师?如何使孩子愿意好好学习?怎样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其中,解决第一个问题是教师生涯里重中之重,如果教师幸福,那么他才可能对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作出贡献,他才能拥有充沛的心力解决教育中的一切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漫漫人生的成长之路是无止境的,而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均不相同,一定程度上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那么,如何当一名幸福的教师?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

  学会幽默,当一名健康的教师

  管得多,管得细,工作起来千头万绪是老师工作的常态。在工作中,面对熊孩子我们总免不了激动、气愤,为了不让怒气发泄出来而常常不得不压紧情绪的弹簧,但这是一种危险情绪状态。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条建议《谈谈教师的健康与充实生活的精神生活问题》中写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女教师在她45岁时就选择了退休,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离职时她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这项工作是我生命中的苦难和悲剧,它没有带给我愉悦感,甚至导致我的心脏疼得很厉害。”让人倍感悲凉的是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还有许多教师同样承受心脏和神经等方面疾病的折磨。
给教师的建议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一个保持健康与充实精神生活的秘诀:幽默。教师要“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用幽默感来化解冲突,呵护学生的自尊感,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学生才会把注意力放在体会教师的困苦心境及主动改错上,而不是在炮声轰轰中光顾着害怕与祷告。这样教师也能松一松时刻紧绷的情绪。

  我所带的班级曾经有一个坏毛病,说话、做事都太拖拉了。课堂上,当我以为他们已经做完课堂笔记时,有的同学才刚从笔盒中摸出笔。批评、催促,是我应对的方式,但着急的从来只有我一个人。一次,这样的场景又再上演。我当时的心情真的是非常绝望,无奈地说:“我的小乖乖呀,你们可算急死我了。知道吗?你们让我想起了‘闪电’。”孩子们问我什么“闪电”?于是我给他们播放了动画片《疯狂动物城》的片段。动画里的“闪电”是一只树懒,说话极慢,听完了笑话得过老半天才开始笑。它迟钝的样子惹得孩子们哄堂大笑,我就对孩子们说:“以后我就这样和你们说话好吗?”孩子们连忙摇头说不要,纷纷说“闪电”的太慢了,太令人着急了。当时我就笑了,“平时你们不就这样对我的吗?现在知道难受了吧。”我看他们都咧着嘴偷偷地笑,也不作声,继续说:“邓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像真正的闪电一样快,千万不要像这个树懒慢吞吞地急死人了。”孩子们笑着点了点头。愤怒与批评,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错误方式,它不能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幽默可以。

  当学生的作业满是油点子时,不要急着生气,说一句“宝贝,你怎么努力得连吃饭也不放过作业。可是作业的脸蛋没法保持跟你一样漂亮了。答应我以后要保护好它,可以吗?”当看到一溜歪斜的字,不要着急批评,说一句“孩子,你写的字里怎么飘出一股酒香味?看,词句都横七竖八地醉倒了。”

  好的教育者总能四两拨千斤。学会幽默,使教学中令人不愉快的、感到气愤的事情成为可笑的事,不仅能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是保证我们心脏和精神健康的法宝。

  引起关怀,当一名被爱的老师

  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根植于爱”。但我们通常把这种爱理解为“单行道”,只由教师通往学生,是一种“牺牲式”的情感,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提出了“关怀别人、合理的善良,是儿童集体生活应有的气氛,是师生相互关系应有的主要品质。”强调的是双向奔赴的爱,教师要关怀学生,而学生也理应关怀老师。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视角去认识外界、理解他人的感受。

  前阵子,我班上的小慧同学膝盖受伤了。在一次室外大课间结束时,班级同学都排整齐返回了班级,只有小慧被远远地落在后面。等回到班级,我让同学们想象画面:你的脚受伤了,强忍着疼痛,一跛一跛地向前走,想要尽力赶上班级,可最后依旧被落下了。你心里是什么感受?通过角色转换,学生亲身体验感加强了,讨论得十分热烈,有的说:“我会觉得很难过,觉得自己被遗忘、被抛弃了。”有的说:“我会觉得很尴尬,害怕其他班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接着我说:“刚刚小慧同学就遇到了这种状况,但幸运的是,她有梓琪和童源这两位同学为她化解了难过与尴尬。她们一人扶着小慧走,一人接过她手中的跳绳。三人成行,一起不慌不忙地走向班级。”我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对他人传达关怀与爱,是多么美好、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从这件小事发生以后,他们乐于为他人解困,相互关怀这根红线连结着班级里每一个人的心灵。

  当然,这里的“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老师。我喉咙沙哑的时候,他们会说“老师,你声音可以小一些,我们听得见。”他们会说:“老师,我的作文你可以晚一点再改,你都有黑眼圈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在爱护学生,而学生也同样爱护着我。我想,有这样一群会相互关怀的学生,是不需要我在课堂上歇斯底里管理纪律的,也不需要我为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忙得焦头烂额。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这样的事例不就印证了书中所说的:“如果我关怀儿童,并培养他们的这种态度,他们就爱惜我的心和我的神经,在我心情很沉重甚至很难说话时能理解我。”

  爱上阅读,当一名从容的老师

  在第六条建议中《从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位三十年教龄老师的课堂赢得满堂彩,当采访问及花费了多久时问备课,她说:“这堂课我备了一辈子,每一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其实仅花了15分钟。”难以想象,仅15分钟的准备何以达到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个回答其实展示了一个教育技艺的奥秘:不断进行阅读汲取知识。当教师阅读积累足够丰实,使教科书成为自身知识海洋的一滴水,积累的文化底蕴及经验丰厚得浩瀚无边,而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到这个时候,备课就无须花几个小时了。阅读带来的收益在不知不觉中节约我们的时间。

  对于教师来说,想要翻越在教育生涯中的种种障碍,解决种种难题,阅读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终身与书为友的教师,无论是面对一堂课,还是一次教学技能比赛,还是整个教育生涯,都会拥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从容姿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有幸福的教师,有用生命润泽生命的力量,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一位健康、被爱、从容的教师,拥有的不止有教室和讲台,他们拥有的还有幸福和远方。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