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2000字两篇

admin2023-02-21 16:32:10.0读后感609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2000字两篇1


  “心”改变,方“革命”

  这个寒假是一个蓄力待发、积极学习的寒假,班主任工作室组织参加了由河南省吴景殿名班主任工作室组织的,吴景殿老师进行导读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这本书以前只是听说过书名,但是没有细细度过,再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导读中,吴景殿老师通过PPT、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书中的重点章节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借助教学及管理中的事例,使书中的理论鲜活起来,更让我对全书的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工作室主持人郭燕华老师细心的为我们推荐了《静悄悄的革命》全书的电子版,寒假的时候,每当有空就赶紧坐下学习书中的更多内容。

  《静悄悄的革命》主要描述了日本学校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进行的改革。在课堂上受到“沉默革命”的影响。这种“革命”旨在通过与事物,与他人以及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来创造积极,合作和反思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基于彼此倾听。不仅仅是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创新与协作的努力。这也是父母参与学校改革以使相互合作更加具体的一种交流方式。本书涵盖了许多新观点,更多地是对许多教育实例的分析。

  通过本书的阅读,对我的教育思想也产生了一些不小的冲击。主要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老师教授,学生听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我更需要做的是更多的倾听,就像书里面说的“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

  2.关于倾听,在之后的内容也有提到很多,举个例子“倾听”这个行为,目的是让学习可以作为学习的核心地位的动作。擅长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是喜欢倾听的孩子。只喜欢自言自语却不倾听别人的观点的孩子(人)是一定不能学的进去的的。学习,大部分觉得这是一个主观能动的动作,但是不能遗忘的是,在主观能动的动作前面,还有倾听这个被动的动作。学习,是从身体和心理向别的人人开放,接受别的物质的不了解的东西起步的,是依赖“被动的能动性”来体现的行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彼此倾听是彼此学习的前提。通常来说,老师都是希望学生更多的发言,回答问题,但事实上,更重要的是仔细听每个学生的表达,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建议。

  3.而倾听的能力不仅是要求老师,更要求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个人认为很多情商高的人都善于倾听,少说,多听,不仅更严谨,而且不容易犯错误。在说话前也会反复斟酌。就如书中写的“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当处在教室里面,倾听的特长培育起来的时候,课堂上说话的表达就会变得丰满起来,恰恰不是相反。”

静悄悄的革命  4.教研活动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并不是对老师评头论足,找缺点。毕竟每个老师的风格不同,不应该揪着某位老师的一个弱点不放,这样的教研活动大家不仅不愿意参加,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一般的校内教研活动都是事前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事后却只用短短30分钟议论一下就结束了。事先之所以花那么多时间据说是为了避免事后被说这说那。这种防御性姿态,以及观摩者对授课教师评头论足、一味指责别人缺点的研讨方式,都必须改变。”

  5.教研的本质模式就是大家坐在一起,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优势”。有问题的地方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有优势的地方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总之都是为了更好的给学生带来上课的体验。“探讨教育出现问题的终点绝对不是是对老师教学生状况的优劣进行评判,这是由于如果对上课优劣的讨论仅仅会互相诋毁。讨论的重心应该针对教学生中的“困难”和“乐趣”等这些问题,我们直接彼此讨论来互相学习,从而顺利到达教育的左右。所以,彼此探讨某节课哪个地方有意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学生应该有哪些表达,并经过彼此交流让学生学习时的大概模样一一描述出来,这种的教育讨论才应该是每一个老师所希望看到的。”

  6.关于综合学习,一些学校把它看作是课堂休闲活动的翻版,一些学校把完整的实践活动看作是一种放松的练习,“与全面学习相混淆的原因在于误解,即将全面学习理解为通过“经验”学习,而将主题学习理解为通过“知识(技能)学习”。对二分法的误解导致如果我们遵循以上理解,全面学习将落入行动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中,而主题学习将落入智力和技术主义之中。”“为避免混乱,必须先要确认一点,那就是,不管是综合学习还是学科学习,都要实现学习的课程,这一点上它们是相同的。”

  7.“学校是所有学生彼此学习、一起长大的地方,“公立”学校是“我的学校”,也应该是“大家的学校”。”“每一次进到小千谷小学的时候,我都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如果在学校生活里面体现这一很平常的事就依靠学生、教师、家长、教育委员会、市民的实心实意的一起参加。如果学校丧失了所有热衷于教育和学习的家长和孩子们,也就意味着它哪怕可以招募和教育学生,也只能是一个不能开展任何创造想法的组织而已。”“……每次小千谷小学,扑面而来的是学生的欢迎:“欢迎到我的学校来!”当听到学生喊:“请来我们的教室啊!”那个时候真的是太开心了。学生的态度是真心的、坦白的。”佐藤学教授说日本正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进为“静悄悄的革命”,他觉得,“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性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心”改变,方“革命”。我认为,如果成为一名合格的一线教师,就需要从自己的身上前进,用“心”改变,让点点滴滴的探索发现、思考和行动静默默地出现,最终演变成一场伟大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2000字两篇2


  一本好书,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能洞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应该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具体的实践有指导意义。《静悄悄的革命》正是这样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

  去年年底,学校给每个老师买了一本书——《静悄悄的革命》,寒假里,我跟随着佐藤学先生走进了这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阅读中,被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四月,我和学校的伙伴们再次阅读此书,又有了许多新的感悟。下面我将谈一谈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用心倾听,共聚“交响乐团”

  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看到这段话,我再一次反思了自己的课堂,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所以在课堂中不要只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更应该关注认真倾听的孩子。想要孩子们学会倾听,那么课堂中我真的“用心”倾听了吗?回想在课堂上往往只想听自己想要的答案,从而忽视很多意外的“惊喜”,久而久之便伤害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说到:“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师应当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孩子的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倾听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也会变得丰富起来。让所有的学生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教师学会了倾听,学生才会倾听。

  开放教室,共建“合作性同事”

  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敞开教室门,让教师成为公共教育的教师。然而让所有老师一个不漏地公开授课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困难。作为有8年教龄的我,偶尔也会恐惧上公开课,平时也担心别人来听自己的随堂课,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慢慢地总是把自己孤立起来,结果成长得非常慢。试想:如果老师都各自为阵,成长会慢很多。怎样才能让大家彼此互相开放教室,同事们之间互相成为合作性同事呢?

  佐藤学先生在文中讲到了许多具体有用的方法。比如将教研活动办得生动有趣,简便易行。评课时从“评教师”变成“研教学问题”,虽有每次有事前研讨,但更要重视事后对教学过程的反省,针对实际的事例进行互相学习,进行充分讨论。用一节课促进所有老师的成长。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对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因此,互相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义、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互相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这样的课堂才能润泽。很庆幸,我们现在的团队正是向这个样子靠近,大家一起研磨课堂,一起分享课中趣事,一起探索课中困难,共建“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大家一起成长。

  开放社区,共筑“学习共同体”

  开放了教室,在校内建立了“合作性同事”关系,那么学校就可以向社区敞开大门,课堂走进社区,走进自然,把改革继续深入下去。社区是教材的宝库。综合学习的实践必须让学生突破限制,为他们与教室之外、教科书之外的人与物相互接触做好准备。这种与人与物的接触会成为稳定的学习推动力。这种稳定感也会使教师能够轻松愉快地行动。实际上,这一综合学习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通过与家长和市民的相互交流而得以丰富和发展的。让家长从“参观教学”转变成“参与教学”,教师和家长携手起来,让学校成为“学习的共同体”。的确,用好上天赐给我们的每一份“财富”,让学生能够体会不一样的学习。再一次和佐藤学先生的想法产生共鸣,本次学校选择社区小山开展了“森林中的体育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家长、社区志愿者等等一起参与了课程设计,在设计中一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活动当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长在一起,感受到自然之美,在探寻中享受学习的趣味,在拉练中释放潜能之大,在自然中自然地生长。这就是把课堂搬进大自然的魅力,把社区之门打开的妙处。

  虽然已经读完,但书中的还有很多精辟论述只是被舌尖触摸了一下,有一点点的味道,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味道,还需要细嚼慢咽地体会。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书中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他们的变化尽管是很缓慢的,但越是缓慢,就显得越是扎实。”每一颗种子都在静悄悄地发芽,我们只要用心浇灌,用行动实践,终有一天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