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3-02-21 16:32:55.0读后感583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后感1500字1


  最近几个月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发了热议。面对信息快速更新迭代的现代化社会,在这个一边弥漫着家长焦虑情绪,一边又充斥着年轻人“躺平”声音的矛盾社会,我不由地思考:教育应当培养怎样的人呢?

  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个幸福的人、完整的人,让孩子不断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更好的人。“幸福而完整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有责任意识、能解决问题。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对于“服从意识”培养过多、“基础知识”教授过多,而“质疑精神”、“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比较少。下图是人工智能对于“儿童应当培养哪些能力”这一问题的简单回答。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更新思维,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呢?在《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扩展版)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中,我们能了解到儿童学习的特点,还有环境和教学对大脑发展的影响。这些理论都更好的帮助了教师建构教育的底层逻辑。

  书中提到,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婴儿缺乏形成复杂想法的能力,新生儿的脑袋是一块白板,经验的记录逐渐被刻录在上面。进而认为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先决条件,没有语言,婴儿是不会拥有知识的。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观察、访谈等科学的调研形式,认为幼儿的世界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但兼顾环境的内外兼容的世界,认知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观察、聆听和触摸图式的逐步协调。他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该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基础上加上新的知识和经验,而包括了适应和建构两种机能。人类学习复杂综合的过程,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所形成的认知活动。新学习科学强调理解性学习,即能够将知识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有用的知识也不等同于一连串无联系的事实,知识需要围绕重要概念进行联系组织,达到理解和迁移的过程。书中提到“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现代学习观就是人们用他们已知道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
人是如何学习的
  这些话语让我联想到了2022年《英语义务教育新课标》中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大单元教学的要求。教学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教师教学要改变脱离语境的碎片化、表层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提倡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理念,以“主题”统领单元学习,化零为整,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儿童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先前的知识来到学校,教师需要关注他们在学习给定主题时随之带来的不完整理解、错误观念和对概念的天真解释。还要依托主题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帮助每个学生达到更成熟的理解和运用。

  《新课标》还提出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如PBL项目式学习。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期建构知识的过程。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生已有的知识对自己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牢固掌握了已有的知识,进而需要将知识迁移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独立习得新知识的“好的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怎样形成好的学习、好的教学设计呢?简而言之,好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给学生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同时给学习者更好的机会去建构也至关重要。

  所以好的教学设计就要从学生实际需求而来,让学生感兴趣;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要能够步骤清晰,目标明确;要有成果思维,让结果可视化,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并在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引发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做到这些,学生的体验和探究才能深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体验和探究中建构新的知识,不断的学习。

  “教,是为不教。”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后感1500字2


  学习是一生的事业,这本书主要是针对教育者所写的一本书,这个教育者不只是老师,凡是传道受业解惑者均可以来看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作为两个孩子的家庭老师,我不愿意让我的两个孩子在和我相仿的年龄坐在这里独自感慨,唏嘘以往,所以今天就这本书谈谈我的一些感受。这是一本学术性的读物,汇集认知科学家,神经科学家,发展心理学家以及人类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后做出的学术报告,推荐人则是教育司的司长任友群教授。

  在过去的人的认知里,会读写算就算是教育目标,现在的教育目标其实远远大于这个目标,这本书首先对现代教育进行探索,提出现代教育目标是:学会批判性的思考和阅读、能够清晰有力地表达观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得出教育目标的同时,教育研究学者们提出三大发现:前概念、了解原理、元认知,“前概念”是通过一个隐喻的例子来让我们理解其含义,“前概念”通俗的讲就是一个人的认知基础,每个人的认知基础不一样,受到同等教育之后,所反馈出来的对教育的认知就不同。其次是“了解原理”,书中提出只有了解原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书中以传统传授技能方法的例子来阐明了解原理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传统技艺的延续大多数是口口相传或师徒相传,大多数后期会越来越差,直至渐渐的失传淡出大众视野,原因是对原理不懂,只有了解原理所传授的技能才不会打折扣,技能才不会衰减,了解了原理,技能才会迁移,才会有更多的创造及发明。第三是元认知,元认知的概念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你认为你所认为的认知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也就是对自己的认知的反思和自我反省。只有深度思考和反省,结合对原理的理解,知识才能更好的迁移。

  接下来作者通过对专家的定义和专家的特征的解释,发现专家所具有的特征就是我们教育目标实现后所追求的特征,这一点给予学生的启示就是:要理解知识间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串联和记忆知识。要提高自动提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并将其应用到生活场景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只有通过提问才能真正理解新手的盲点,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普通人到大师,关键在于创造性地应用专业知识。其实真的能将知识完美的迁移,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对原来的学科高度的掌握,充分的理解和超强的记忆力。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对知识完美迁移的很好解释。书中还引用了脑科学家的研究,通过学习可以改变大脑的物质结构,大脑的结构变化能改变其功能组织。

  作者在后半部分通过优秀的教学案例,提出了四种优秀的学习环境,这四种学习环境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它们分别是:学习者中心环境,知识中心环境,评价中心环境,共同体中心环境。这四种环境就是先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学习者的反馈,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重视其表达并发现问题,这就是了解每个人的前概念,然后老师深度的教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迁移知识,最后通过终结性的评价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此来改进教学方法。最后一个环境即:共同体中心环境,所谓共同体中心环境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活动,建立与校外世界的联系,促进综合知识的迁移,通过对共同体环境的评价,得到最终的综合反馈,检验所有的因素融合在一起是否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效果。

  这是一本老师和家长都比较适合读的书,只是书中的语句比较学术专业一点,有那么点拗口,稍微有点难懂,但充分理解了印象会更加深刻一点。教育和学习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好的教育方式肯定会得到良好的反馈结果,二者会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循环,作为施教者,既是教育者的同时也必须是学习者,把这本书所要表达的原则作为一面镜子,结合实践,积极拓展和探索,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适合全中国孩子的教育方法及体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