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08-18 14:33:47.0读后感527

  最近,有幸读了李镇西先生的《重读陶行知》。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更为年轻的、处在迷茫中的教育工作者指明前进的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两点深刻体会。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提倡“教育幸福”,而教育的快乐首先来源于对教育本身的信仰。陶行知先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把它理解为“小学里的快乐”,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大多数人认为小学里学生年龄小,学校房子小,老师薪水少,但是功课多,非常辛苦,哪里还有快乐。其实,小学生从没有知识到学到知识,看到学生每天的成长就是一种快乐,如同一颗种子由萌芽到生枝叶,再看他开花、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所以,陶行知先生认为对于“没有小学里的快乐”这种信仰的教员,大可不必在这继续工作下去。一国之中,并非人人都要做老师这个角色,有的当兵,有的做工,有的做官…每个人都是追随着自己的信仰,去做他喜欢的事。而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看到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无论做小学教师,中学教师都是一样的。
重读陶行知
  很多人选择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的是迫于生活压力,有的是奔着“教师有寒暑假”去的,有的是受周围的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也有是因为“信仰”。对我而言,成为一名教师是因为上学期间老师给看的那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被电影中“小”老师的行为所感动,便也想要当老师,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书;当然也有自己上学时候老师的影响,记得在中学时期,特别爱问老师问题,甚至和同学一块跑到老师家,老师都能耐心讲解,当时就在想如果以后能成为老师也要像自己的老师这样给学生答疑解惑;在成为老师后,看到学生充满疑惑却又渴望找到答案的“表情”,以及学生获得知识的快乐,当学生快乐时自己也便快乐,特别是有学生取得成绩兴奋地跑来告诉自己“老师,我这次进步了…”,自己便也会感到些许幸福,这或许便是教育幸福。

  此外,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学合一”理念,也就是要教与学紧密联系,有机结合,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二者合一。学生在“教”中学会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在“学”中获取“自得”,以“自得”激发学习“自动”。“双减”背景下的新课改充分体现了“教学合一”理念,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则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力。教师的职责不止是单纯的教,而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对于某个问题,教师不要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通过举一反三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发现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在该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就感,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当然,教育不仅仅要靠“信仰”,或者是贯彻“教学合一”的理念,教育者也需心中有“爱”,要授之以渔,也要灌之以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