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重读陶行知读书笔记1600字

admin2022-09-19 14:24:20.0读书笔记404

  陶行知先生的观点:“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点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李镇西老师以辩证的眼光来看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他是这样说的“我斗胆问陶行知,如果这孩子将来不是瓦特,不是牛顿,不是爱迪生,难道就可以对他挥教鞭,可以给他以冷眼和讥笑吗?”

  李镇西老师说,他相信陶行知不会是这个意思。但现实中是,大部分老师他们也爱孩子,但他们只爱优生,因为优生有出色成绩,有优秀的表现,将来可能考上名牌大学,有显赫的身份,可能给教师带来荣誉与利益。

  李老师结合自己公平教育的案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为自己的教育良知而感到自豪。

  读到这里,我的触动很深。不管是陶行知先生,还是李镇西老师,他们有一个相同的观念,要真正地去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在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通向儿童心灵的道路,不是一条只需要教育者及时铲除杂草的、平坦而洁净的小道,而是一片肥沃的田地,儿童的各种优秀品德像幼苗一样,将在这块土地上逐渐成长。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
重读陶行知
  浸润在这些经典作品之中,我虽然没有多大的教育行为的改变,但是,至少我懂得了要爱每一个孩子,要真诚地去爱他们。

  当我们在课堂上面对孩子们时,我们可以无数次默默提醒自己,我们是教育者,真正的师爱是超越一切功利的。我们一定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孩子,无论这个孩子的表现如何,我们要做到的是,先从爱他们开始。

  爱是教育的前提。今天我彻彻底底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爱的同时,“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正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牢记住的使命。

  今天早上,我给孩子们上的是冯骥才老先生的《珍珠鸟》,下课后,我依然沉浸在这一课的内容中。冯骥才老先生用自己的“爱”逐渐“赢得了”珍珠鸟的信任依赖。本来是一只怕人的珍珠鸟,最后竟然在他的肩头上睡着了。我不禁被作者这种表现和举动深深地感动。三个月时间,作者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珍珠鸟,与鸟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营造出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这篇课文的教学给我启发很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彼此信赖。尤其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应该建立一种真挚的师生关系。小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作者,都和作者的举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对鸟的细腻又深切的关爱,深得小鸟的信赖,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情谊啊。

  反观我们的师生关系,教师严格是正常的。可是,如果教师在严格有度的同时,能真正地走进学生幼小的心灵,就像冯骥才老先生那样做,一步步赢得学生的信赖,就会实现:信赖,往往创造出最美好的境界。

  不管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什么情况,是聪明的,还是笨笨的;是表现良好的,还是表现不太好的;是家庭富裕的,还是家庭贫穷的;是品德良好的,还是打架骂人的;是未来的科学家,还是未来的劳动者……我们一样要真诚地爱他们,爱他们不分等级,不分成绩的高低,因为我们是一名教育者。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无限地相信每个孩子,就是无条件地爱每个孩子。

  岁月匆匆,似一眨眼的功夫,我已跨入人生的中年,也跨入教育的中年时代。最近一直感慨,教育是一场人生的修行。我没有感觉到自己变化有多大,但是我真的感觉到自己一直都在微微地变化。每当我看到一个现象,尤其是看到一个与教育相关的现象,这些所见所闻都敲打着我的心,启发着我,并引起我的思考。

  伟大的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说过:“如果我手中有权,谁要说人是改不了的,我就割下他的舌头。”这句话深深刻进我的心里。

  我要牢牢记住,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要爱每个孩子,容忍他们的弱点,并真诚地理解和感觉到他们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并且牢记,我面对的是一群刚刚开始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

  爱每个孩子,应当是每位教育者深度觉醒的“教育自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