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600字

admin2023-01-10 15:39:57.0读后感295

  是从《明朝那些事儿》开始,对历史产生兴趣的,于我而言,读历史最大的乐趣就是站在上帝视角去评判那些曾经活生生的人物和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相比《明朝那些事儿》的通俗易懂,《万历十五年》的学术性要更强一些,而且作者黄仁宇是美籍华人,写书的时候用的是英文,然后又由本人翻译成汉语,其中有些翻译并不符合当下人的阅读习惯,读起来略感生涩,尤其是书中关于税收的描述,我往往要读很多遍才能明白些意思,但这些并不妨碍我去品读书中人物的灵魂。

  《万历十五年》围绕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张居正、文官集团、海瑞、戚继光、李贽七个人物或群体展开,我想以此文记录下读书时的感想。

  01.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使贤者有所依归,而不肖者尤知忌惮”,这句话在整本书内出现了两次,是申时行在深知无法调和文官集团的道德与私欲之间的矛盾后,退而求其次提出的。

  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看似无奈的让步,却是最现实的,没有理想主义。这句话如今也适用。

  我的理解是,人生而因为出身、天赋等自己不能自主选择的条件而不可能绝对平等,则私欲亦不可能消灭,但是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私欲。
万历十五年
  过去,我常思考我所从事的工作有什么意义,似乎每年来来去去的要干的事情差不多,我又是个凡事要求个“理”的人,一时间,我找不到那个“理”,甚至在2020年那会子,想太多,短时间的陷入焦虑、不自信。

  好在当时遇到了好的领导,交代了我一项带点挑战性的工作,是组织一场活动,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完成的比较顺利,而社会面上,参与度也不错。那后来我就想啊,我是有用的,你看,我参与组织的活动,那么多人参加,他们玩的挺开心的啊。

  于单位或者于我而言,这只是常规工作,但是就是这种常规的小事积累起来,却是社会向好、向上运转的必要环节,而我们的这些不起眼的工作,总结起来也无非是引导那些私欲们向好,抑制某些不正的欲望,正如“使贤者有所依归,而不肖者尤知忌惮”。而当年领导的那次工作安排或是无心插柳,却是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自信来源,此后,我再也没有在工作中遇到焦虑的情绪,我将永怀感激。

  02.悲剧将领戚继光

  书里讲戚继光的这一段,用的标题是“戚继光——孤独的将领”,相比孤独,我觉得他更悲剧。他是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但是命运却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受限于当时明朝的制度,他要想成就心中理想的事业,就必须在朝中有所依附。

  张居正是他的伯乐,可成也张居正,败也张居正。他与张居正私交甚密,甚至张居正回老家,他动用了戚家军护送。他的前半生看似跟对了领导,事业有所成就,但后期随着领导的垮台,他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牵连,晚年光景十分凄凉。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戚继光面临的似乎是个死局,不依附强权,可能一事无成,依附了,就必然遭受反噬,似乎悲剧已经刻在了他的宿命里,无论怎样的选择都躲不开。

  再说张居正吧,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典型代表,有能力有魄力,就是私欲没控制好,要求下属做官清廉,自己却没起个好表率。给我的唯一启示就是,人不要做坏事,要不早晚都会找上来,其余的也没啥好说的了。

  03.高尚的好人海瑞

  “恻隐和义愤”,书里这段描写海瑞的话,我挺喜欢的,这是他为官的理由,与前文描述的庞大的文官体系的私欲不同,海瑞是一个有着高尚境界的人,但他也只是一个人。

  海瑞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但是似乎在践行“知行合一”之时,走了极端,或者干脆就没领悟到“知行合一”的真正内涵。

  海瑞的确是个高尚的好人,与申时行的“使贤者有所依归,而不肖者尤知忌惮”的妥协不一样,与张居正的严于律人、宽于律己也不一样,海瑞是个不肯妥协的人,是个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的人。在官场上,他是个奇葩,同僚们对他有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敬佩他的为人,一方面又不喜欢他的行事作风,就这样,他一路被人“排挤”到了高位,甚至成了帝国吉祥物般的存在。

  海瑞之所以千古留名,大抵在于他的清高和心中有民,但他的失败也离不开那固执的性格,或者可以说他的眼界不高吧?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想要摆平每一件事,但其行事作风利小民而无法利万民,他的理想也只能是理想,而不可能在那个时代实现。他是个好人,但对历史发展的推动,没有太大意义,不过他就算事业未竟,也无法掩盖他那无私的人性的光芒。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