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600字左右

admin2022-11-18 17:45:44.0读后感301

  暑假里,我们参与的 小语工作室开展了暑期读书活动,这次我们选读的是日本大学教授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全书分为教室里的风景、改变教学、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四部分内容。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年来走访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的发现与思考,用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教学案例剖析了日本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实践性设想与教学策略,在现在看来,依然具有极强的参考和操作价值。下面,我就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大家作以分享交流。

  读《静悄悄的革命》前言部分,从小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故事中得知: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常常是从“开头”展开的。要充分重视“开头”,要仔细观察,注意学生“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开头决定了一切。这种源自于生活中观察所得的教育意识让我们觉得教育是随处存在、随时发生的!

  读《静悄悄的革命》第一章二、三小节,我有如下两点认识与思考:1.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手势,这种教学中的现象让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那些模糊的难以表达同意或反对的思想,而这样恰恰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教学点,因为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发自不确定的语言,探索地进行着的行为。2.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应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努力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我认为,对话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语言交流,眼神沟通,动作,表情等。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
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教授在书中提到的“润泽的教室”,让我们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室和课堂进行反思,我们为学生创设的教室是这样的吗?

  读《静悄悄的革命》第一章4--6小节,我有了如下的认识与思考:1.不能为了避免教室里的可怕的沉默就对学生的发言一一附和,帮腔,一一评价,一一概括,我们应有必要返回到对文本的阅读,让有效的读代替很多无效的说,不能将文学的教学变成谈话的教学。在教学效果中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2.教师理解学生的发言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理解了学生的意思,另一种是体味到学生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后一种倾听的方式不是听发言的内容,而是站在欣赏,体味学生发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等,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显而易见,后一种理解方式更有意义!

  《静悄悄的革命》第二章内容主要围绕“改变学校,进而改变教学”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作者通过多年的参观访问,发现思考,改革创新,协助很多学校进行学校改革,既包括简化学校机构和组织,也包括对校内教研活动的指导。可见,所有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具有推翻旧的,创造新的思想意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有这样的魄力,更难得的是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读《静悄悄的革命》至第三章完,如何把“勉强”转换成“学习”?一、让学习和人,物,工具及素材接触,进行媒介化的活动。二、追求“互惠学习”,积极接受他人的多种意见和认识,进行“个体与个体的切磋”式的合作学习。三、把“获得”并“巩固”知识的技能的学习转变为“表现”的、“共有”的学习。

  读《静悄悄的革命》第四章,感慨于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不同学段的学校,跟进他们的改革变化,发现每个学校独有的特点,读到“参与学习”,我在想我们的家长社会小讲堂不就是例子吗?有这样的意识很重要,但“有了新改革,如何能并使之不断更新进步”更值得我们思考。还有让全体教师一个不落地进行公开课教学,并花比上课更多的时间进行评议也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似乎平时重讲课而轻评议了。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佐藤学教授一路在思考,一路在实践,让我们收获了“倾听学生的内心”创建“润泽的教室”“家校合作、参与学习”教学理念。愿老师们也能多多一点实践,多一点思考,从自己的课堂开始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