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游戏是孩子的功课——幻想游戏的重要性》读后感2500字

admin2022-11-18 17:45:05.0读后感803

  这本小书看似并不是很厚,但是读起来却不太容易,因为作者将孩子的天马行空也写在整个书当中,如果你但凡一点溜号,就有可能分不清哪一部分是他所要阐述的内容,哪一部分是孩子的想象空间。

  这本书值得细细去品味,让你看到了婴幼儿的心理活动以及游戏想象、戏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当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真的被书里所阐述的一些小故事带回到我的孩童时期。

  是的,幼儿期任何一个人都是需要在游戏中学习的,这是我们的本能。孩子们也是在游戏当中学习人生的各个阶段所要思考的内容,语言、知识、交际、生存等,同时游戏也给予的巨大空间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书中讲到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其实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个引导者和记录者,而不是一个导演。

  真正的导演应该是孩子们,是他们愿意去接受新鲜事物的小脑袋,他们才应该拥有自己的主动权。

  本书当中解释了游戏教学——特别是幻想游戏——指的是3~8岁的幼儿学习阶段,以游戏角色或扮演角色为主,让儿童充分的在自由活动当中,通过带入角色,建立规则,转换身份,改变故事,创造空间,互动合作等完成学习的方法。

  作者也记录了很多孩子在此过程中真的做到了转换身份,改变故事和互动合作这样的事情。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点是想象力。孩子们可以大胆的按照他们当下的认知去编造、改变一些故事。

  比如他们会把灰姑娘和蜘蛛侠、小红帽里的大灰狼放到一块,去改编成他们想要的故事和结局。

  在他们的世界当中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事情,而是让自己变得自洽就是最好的,这难道不是孩子自己的疗愈能力吗?
游戏是孩子的功课
  大人会用自己的认知来限定了孩子的想法,但这个世界也许没有真正的坏事情和坏人,而那些坏的事情孩子们是有能力把它变成好事情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小孩子们是有着极强的自愈能力的,这个是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一个点。

  第二点是在故事当中讲的,到底是英雄更有力量,还是宝宝更有力量?

  到底是英雄更有力量,还是宝宝更有力量?相信很多成人跟我当时想的一样,肯定是英雄更有力量。

  但是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可以把它变成宝宝英雄。所以在故事当中去理解一些问题,去了解社会,了解学习内容,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都是非常顺畅的,也是非常有趣儿,并且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的。

  美国也有这样的习惯,孩子们会有学习字母的任务,比如说“B is for bear”,可以用来教会孩子认识字母B,在他们的课堂上不仅要讲出字母B的一个故事,同时要告诉他们小熊和熊猫要如何渡过有毒的河(这是前面小朋友在讲小熊故事里的一些拓展),用这样故事的情节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这样的方式和方法真的值得所有家长去学习。

  在绿野仙踪当中,孩子们在演绎自己拓展的故事时,也在延伸当中去纠正了一些逻辑和顺序上的混乱,这些事情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了一个非常细小的引导,孩子们就可以自己修订之前的逻辑不清、顺序不明、空间感不强的问题。

  有一个孩子在入幼儿园之前,用故事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幼儿园为什么会恐惧,好在那位妈妈非常的智慧,她也用故事延伸的方法告诉了孩子,幼儿园真实的样子和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幼儿园里会充满的快乐。

  还有一个点让我觉得非常的惊奇,小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想象游戏。

  当幼儿聚在一块,他们会以扮演过家家、警察抓小偷等等类似这样的游戏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并且每次都能把所有的角色安排得非常的合适,前后推进也非常的合理。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进了他们的友情,还锻炼了一部分孩子的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小孩子之间的语言不像大人,需要表述那么多,他们之间用很简短的语言就能相互了解彼此的意思。

  这本书让我欲罢不能,用一天的时间就将它全部看完,还在书上勾勾圈圈、写写画画(我记笔记的方式)。

  虽然很多的地方读起来及其考察注意力,同时也让我体会到,如果孩子真的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方式和方法,在幼儿时期得以教育或引导,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力、拓展能力、空间能力、逻辑能力等真的会更上一个台阶。

  在小孩子小的时候探索欲是很强的,可能很多家长会担心,这样会不会让孩子脑子里面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天马行空的“不着调”?

  其实在我看来,现在的孩子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小的时候应该去天马行空的时候,没有做这样的事情,该去探索的时候,被抹杀了好奇心。

  拿我做个案时的感受来说,当给一些经常玩手机游戏、经常看视频的孩子做催眠引导的时候,会发生两种极其特别的情况,一种就是由于孩子经常是被动接受这些信息的,而不是主动让自己大脑去通过幻想想象出来的,所以他们在做催眠的时候,很多的场景是非常呆板、单一的,没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类孩子在调整过程中相对来说有一点点慢(以上是我个人个案当中的感受,不代表全部)。

  另一种孩子是经常玩一些暴力的游戏,或者经常看一些跳跃性很强的视频,所以他们在催眠的时候,无法让自己在催眠状态下的故事有推理逻辑性,经常会跳跃场景,没办法连贯,一个个片段快速的切换,逻辑性不是很强,时间性、空间性也不是很连贯。

  所以在我看来,这两类孩子很有可能都是小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类似这样的幻想游戏,才会导致他们的思维发育与其他孩子有点不同。

  如果家长有时间的话,孩子也比较小(尤其在6岁之前)的都可以看一看,然后跟孩子一起,通过玩这种幻想游戏的方式,拓展锻炼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是非常好的。

  喜欢玩儿是孩子的天性,会不会陪孩子玩儿就看家长的能力了。玩儿好了也是学习,孩子高兴了学习也就跟玩儿一样轻松。

  刘润老师在《底层逻辑1》里说,他每年会跑很多地方,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当有人善意规劝他不要那么拼命工作、要多休息时,他说道:“我哪里有拼命工作,我每天都在玩儿,就连发际线都保护的很好。”

  对孩子来说玩儿也是学习,对大人来说,工作也可以当成是好玩的游戏。对工作有热情,主动赋予工作崇高的意义和无限的乐趣,这样你在工作时会轻松很多。

  那些优秀的、做事永远有动力的人们发自内心的认为,工作是创造而不是消耗。这种对待动作的态度,正是优秀和庸常的分界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