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读后感2000字作文

admin2023-01-02 19:58:17.0读后感486

  《教师成长力》是郝晓东老师的第四本书,前三本我也买了,这本买了大半年了,最近才翻阅完。就像傅东缨老师序言《一份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宣言》所说,这本书是郝晓东老师在新网师实践多年的研究成果。2018年秋季,我加入新网师,选修的第一门课就是郝老师的《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的“影响人成长的不是环境,而是人对环境的个体性的理解”这句话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内心,让我开始了持续阅读、打卡、学习。直到今天,我还在新网师,继续与志同道合、天南地北的大家一起成长。

  这本书名为《教师成长力》,郝老师借由新网师实践谈到了教师成长的六个力,这是他的成长实践;而我,在读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新网师人的求学经历,这是他们的成长故事;当然,边读边思考,回顾在新网师的五年,也有了我的成长感悟。

  一、郝老师深耕新网师的成果

  2018年郝老师成为新网师执行院长后,对新网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只有公众号到开通视频号;从只有线上课程学习,到线下高级研修班、深度共读、附属学校活动、项目活动;从只有课程讲师,到成立新网师专家库、学术团队;从几千人的学员到几万人的学员;郝老师也成为了一名在读博士……

教师成长力  新网师一直在追求高品质的专业发展,一直在创新。什么样的团队里,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新网师是一个公益组织,很多服务者都是义工,从管理团队到日常课程的作业点评、打卡点评、综述,公众号、视频号的编辑、更新,项目活动的推进,都是普通老师在工作。每位老师在学校有本职工作,但依然抽出时间为新网师做事,高效率、高品质的做事,推动了新网师的蓬勃发展。这些都与新网师管理者郝老师的坚持付出不无关系,他以身作则,统筹各项事宜,坚持每天更新“早安新网师”,组织每月共读。“认知决定职业境界”“阅读滋养生命灵气”“写作驱动专业发展”“反思促进生命觉醒”“管理提升专业水平”“榜样揭示自我”这本书的核心内容,都来自郝老师长年的亲身实践。

  二、新网师人共同编织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经常能看到新网师人的例子,读起来是如此的亲切,而第六章就是关于这些榜样的故事。

  “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榜样,靠近榜样,成为榜样的历程。榜样是一个共同体使命、愿望、价值观的形象展示和直观呈现,要凝聚学习共同体,就要不断呈现榜样,发掘榜样,言说榜样。”

  新网师每一年都会组织撰写生命叙事,评选十佳,就是发现榜样、宣传榜样的过程。本章是对十佳生命叙事的点评,里面的很多老师我都认识并且见过,比如:温柔知性的周娟老师、老当益壮的马增信老师、专业严谨的王辉霞老师、幽默博学的何刚老师等,他们都在新网师沉潜学习、勇猛精进,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学习榜样。当再看过他们的故事,依然会被感动,优秀的人总会被看见,影响更多的人。

  三、我在新网师的学习与成长

  而我自己,读着每一篇文章,都能想到自己的变化,就是浸润在新网师的结果。

  一是认知的改变。阿德勒说,决定行为方向的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这句话对我触动非常大。它让我意识到观念对自身的影响,让我知道了自己是可以做出改变的。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我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生活,如果基于我内心的渴望而想做一些事情,那么我肯定可以做到。就如书中所说:这种认为“我能行”的心理,是学习之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教育孩子如此,自我成长亦如此。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而不是看见了才相信。

  二是阅读的持续。加入新网师后,才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也知道了郝老师组织的常青藤读书会,后来在领导的支持下,我也在2020年7月建立了幼儿园的悦读会。也像文中所说,刚开始时风风火火,建立了悦读会文化,后来参与的人就越来越少,每次线下的读书交流都需要拉人凑数。再后来,也就放弃了每月读书交流的形式,改为群内分享,维持基本的活动不至于散掉。但是对我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是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坚持每天阅读打卡,一本本的读,至今也读完了上百本书籍,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三是写作的开始。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这也是新网师的三专理论之二。提升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输入,思考,输出。得益于新网师的课程学习,我开始了专业的写作。一是通过每日打卡,积累写作素材;二是通过课程作业,锤炼写作语言;三是通过生命叙事,打磨框架结构。虽然这些写作都是出于学习的需要,但至少能倒逼我去思考,去提笔,去记录自己的感悟。我想,这都是非常有益的思维锻炼,后来我的硕士论文能写得比较有条理,我想也离不开在新网师几年的写作练习。

  读书,就是与作者对话,与文字对话,与自我对话。读《教师成长力》,读的是教师成长的力量,也是读自己的成长故事。就如封面所说“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奔向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成长的路上,唤醒自我,发展自我,每个人能书写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