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800字

admin2022-11-01 14:48:06.0读后感392

  最近接触到“教育现象学”一词,对这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有了不小的兴趣,于是读了读创始人马克思·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一书,书的篇幅并不算太长,但却让我感悟颇深。

  教育敏感

  书中提到“教育敏感”,认为教育的敏感性是教育人员进入孩子的体验世界的能力。一些专业人士,拥有很多专业知识,却缺乏敏感性,敏感性是一种周全的、充分体贴他人的思想,这样的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未必是有教育敏感性的人。因此,教师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工作。
教育的情调
  对于这一点,我也颇有感悟。最初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常常更关注自我怎样输出知识,却很少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更容易接受,也常常会在作业中看到许多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开始的我时常困惑,后来我试着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思维的逻辑,发现他们的理解也不无道理,只是缺少更准确的引导。当我将更全面的思维方式与他们分享,他们果然也能迅速地消化吸收。这也与书中的一些观点殊途同归,“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要表达的情境,仍然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对不上号。”“孩子在体验每一种可能性。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可能性去了解孩子是如何体验他的生活的。”

  有意义的表扬

  书中更有一句话引起我对自身的反思,作者认为“表扬孩子既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也可能带来消极的结果。表扬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应该是不加区别的给予的。”当我仔细回想自己给予孩子们的表扬,发现“不加区别”这个词似乎常常出现,有时我只关注给予孩子们一个积极的反馈,却不加思考,让表扬对师生双方来说并没产生应有的意义,这似乎也可以称之为“教育敏感”的缺乏,值得我深思。

  最后,引用书中的话作为结尾——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一种特殊的才能,它与我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有关,它是一种既来自心灵、也来自头脑的知识。因此,没有人能教给我们教育机智,也没有任何理论能够确保我们获得恰当的教育机智,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孩子,相信这样的才能会默默地来到我们每个人身边。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