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后感1200字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左右

      这是一本阿富汗的小说,看到阿富汗,我们就会想到战争、饥荒,或者流离失所的儿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带着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勇气?  随着故事的不断展开,我的答案也在不断变化。主人公阿米尔是富商的儿子,哈桑是仆人,在他们当地的文化中,他们两人的民族是有优劣之分的。但因年岁尚幼,他们没管那么多,......

  • 乡土中国读后感1200字

      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以农为生,熟人社会,聚村而居,《乡土中国》展现了这样一个稳定,却又逐步变动的社会。作者在“文字下乡”这一话题中指出,乡下人在城里人眼里是“愚”的。由于现在生活的丰衣足食,农村与愚和病贫联系在一起,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话,“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

  •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200字

      从教多年的我,依然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每个人的答案各有不同。有人觉得为师者应博学多才,又或幽默风趣,更要公平公正,还要和蔼可亲?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是这样说的: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加倍地喜......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200字左右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两人为中心,描写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通过他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200字

      身为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从各种渠道接收着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使我们能获取更多知识,同时也使我们产生了更多的疑惑。我们变得更加的早熟,开始思考一些深奥的问题,如:社会、哲学、情理、人生等等。问题空想注定得不到结果,但有一本书却包含了这些答案——《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白鹿原读后感1200字

      正如之前的几本书一样,我打开《白鹿原》只是为了打发着班车上的时间。这本书忘了从谁那里借来,扉页上离题八丈的话却记录着某位主人曾经的心路。没想到的是巴尔扎克的话那么画龙点睛地表达出整书的主旨精髓——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其实,刚看到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时,觉得莫名其......

  • 边城读后感1200字

      小说有三要素之说——环境、情节、人物,《边城》也不例外。作者沈从文先生以清新隽永的笔触写下这美丽的故事,我想就三要素来谈谈《边城》之美。  环境美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

  • 骆驼祥子读后感1200字

      深秋闲暇,翻开多年前看过的书籍——《骆驼祥子》,再次翻看却有了不同的感悟。那时候还是学生时代,懵懵懂懂,看完总觉得命运不公,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当看到他自甘堕落时,为祥子感到惋惜。  在兵伐混乱的年代,饱受苦楚,大多苟且偷生,但纯朴善良的祥子依然憧憬未来,相信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

  • 然点语文点燃课堂读后感1200字

      我想每一位宜昌的初中语文老师,都不会不知道朱莉萍老师,她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老教师们都会推荐我们去看看她的著作和课例,对朱老师及其工作室赞不绝口。早就听闻朱老师致力于打造“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不禁心生向往,想要一探究竟。当朱老师主编的《然点语文点燃课堂》一书出版后,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我捧起沉甸......

  • 考古一百年读后感1200字

      近期我阅读了《考古一百年》这本书。该书由著名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中国美术考古开创者之一的杨泓先生撰写,书稿以时间为序,九大章节内容贯穿史前至宋代各个时期,勾勒并重现了中国古文明不可磨灭的光辉轨迹。不同于以介绍器物类“国宝”为主的通俗读物,同时穿插介绍中国田野考古学发展史,视野更为开阔。阅读该书......

  •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读后感1200字

      王尚文先生的这本书专业术语多,理论站位也很高,书上的很多观点都引发了我的思考,今天聊聊这个观点的阅读体会:“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核心应当是也只能是体验,以及在体验之后的反思。”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一词被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所以,体验也可以说是个体感知外部并同化情......

  • 儿童的美术语言读后感1200字

      看完《儿童的美术语言》一书,我有非常多的感悟,这本书可以作为我的教学指南,在我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课程、撰写文章时,作为我的工具书进行使用。这本书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常看常新。  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黄露博士的著作,它最大的亮点就是“与众不同”。书中的观点提到,如果我们把美术当做一种交流的工具和方法,......

  • 生死疲劳读后感1200字

      闲时,从书店的书架上取下一本厚重的黄蓝相间书皮的书,细看书名,竟是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的大作。再看简介,莫言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原因竟与此书有关。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567页的《生死疲劳》。此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我深深地被莫言这位鬼才大家幽默风趣的写作方式所吸引,沉醉其中......

  •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1200字

      《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的著作,生动详细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教育实践故事。读后,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值得一提的是,真正体验到教师人生的真情所在,觉得教育工作中的苦也是一种乐,因为教师是崇高的,也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作为一名教师,特......

  • 一个女孩朝前走读后感1200字

      今年暑假里,我读了《一个女孩朝前走》这本书后,沉思良久。  主人公黄文秀让我很揪心:她出生在广西的一个贫困家庭,出生时有七口人盼着她降临。她的出生又喜又悲,可喜的是——家里又有一位小公主,可悲的是——因为家里又添了一口人,以后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书中那一个个爱的故事,像一缕缕各不相同的单色......

  • 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1200字

      在80年代,中国还是朴衣素食,种着田,科技并不发达;到了90年代,科技逐渐发达起来,有了几座高楼大厦;到了00年代,人们生活的速度变快了,科技发达了,人们都有了手机,听歌充电好像是必需做的事情了。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也担忧着和自然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生活的速度也越快。今年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

  • 基于园本课程建设的孵化行动读后感1200字

      拜读完《发现课程—基于园本课程建设的孵化行动》这本书,感觉在我们实施课改的关键时刻犹如给大家送来了及时雨,首先感谢建荣园长的推荐。这本书是浙江杭州西湖区幼教同仁近十年来的课改科研成果,从四个方面较为系统的向大家阐述了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课程理念构想与推进机制,建构园本课程的关键要素,课程生发的核......

  • 袁隆平的故事读后感1200字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题记  大海中的帆船因有明确的目标,才不会迷失方向,人生也因有了梦想方能远行。  近日,我一直在阅读《袁隆平的故事》一书,感受颇深。这本书记录了袁隆平院士的传奇一生,袁隆平爷爷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奋斗了一辈子,在培育杂交......

  •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1200字

      为什么是中国?因为我们是中国。  回望中国近现代百年历程,从旧中国的“东亚病夫”和一盘散沙,到民族救亡的一路探索,再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无时无刻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和自强不息,涌现着热血担当的共产党人和每一位笃行不怠的中国人。  为什么是中国,因为我们有前进道路的指挥棒——中国共产党。从......

  •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1200字

      郑英老师的这本书,似一本百科全书,让我大开眼界,并为之感动。她在细微处用心,把学生名字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善于把握与学生对话的艺术、巧妙利用奖励学生的艺术、惩戒的艺术,与科任教师合作的艺术,与家长合作的艺术,把班级管理有条不紊,井井有条。读完郑英老师的这本书我感到对我的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当前第14页 1     ...   11  12  13  14  15  16  17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