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研究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
研读《教育家陶行知研究》一书,从陶行知先生的生平贡献、生活教育思想、伟大的人格精神等多维度了解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认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博爱”大先生;认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民主主义斗士;认识开拓创新的“万世师表”的第一流教育家……读完此书,我深深的被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和人格感染着,内心充满了激情和动力。读名著,不仅要读文字,更要读人、读精神,从思维方式、行走方式、实践方式等多方面淬炼底色、涵养思想、内化品格。
立宏伟之志
陶行知先生自幼聪慧。1914年,以全校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他在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明确表达了强烈的亲民、爱民、救民的思想感情。1917年8月,在归国海轮上座谈志愿时,青年陶行知鼓足勇气说到:“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从新教育到平民教育,到创办晓庄师范时期的乡村教育,再到国难教育、战时教育,陶行知先生毕生的每一刻都在思考教育、创造教育、领跑教育。他用为教育和民族大业疾走奔忙的一生诠释了宏伟志向的深刻内涵。人常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志不移”。回头看看,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是否已经忽略了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我们顾不上或来不及给少年和青年时代留下树立宏伟志向的时间和空间,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让浮躁之风不知不觉已弥漫进了校园,许多学生在长辈的护佑下已经忘了去思考人生意义何在,怎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这是我们身为教育者不得不深刻反思的问题,国之未来在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呀!我们责任重大。

立显赫之功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集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四家合一”的综合型文化巨人,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级教育大师。他一生“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迎难而上、愈挫愈勇,不仅留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小先生制”等一系列卓越的教育思想,更留下了宝贵的人格精神和奋斗意志。这些都是他短暂一生的“显赫之功”。我们虽未生逢乱世,没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能力和功力,但立足平凡彰显伟大,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不平凡,我们应该有为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微薄力量的意识和决心,要坚信每个丰盈的教育情怀都是教育发展的一滴养分,凝集成河必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显赫之功。
立垂世之言和传世之德
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应该更深入的学习他深厚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之中的“大教育观”。“活的人需要活的教育,活教育培养真善美活人”“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教育与人生为始终“等,都在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思考我们教育者的一生,从刚参加工作时的踌躇满志、到十年后的为职称所困,再到二十年后的”躺平滑行”,再到三十年后的“倚老卖老”……这样的职业生涯是我们所想吗?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吗?是无愧于生命的吗?对比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生,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和典范,我们应该做到: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有“人生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坚守;有“敢探未发明之新理”的创造;更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担当。如此,才无愧“教师”称号,无悔世上一遭。
读《教育家陶行知研究》,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思想走多远行动就走多远。思想是教育家走过的路,实践是思想家走过的路。教育是沉潜的、个性化的事业,要快生发、慢滋养。最后,我想用陶行知先生金陵大学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内容作为结尾,以兹共勉:“吾于共和之险象,既已详言之矣。然戒险防险,思所以避之,则可;因畏险而灰心,则大不可也。避之之道唯何?曰: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教育良,则伪领袖不期消而消,真领袖不期出而出。而多数之横暴,亦消于无形。况自由平等,恃民胞而立,恃正名而明。同心同德,必养成于教育;真义微言,必昌大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