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简史读后感1500字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如果你天天问这些问题,很多人都以为你吃饱了撑的。可是在23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尽管吃不饱、穿不暖,还是天天来讨论。他们认为,吃饱喝足这些只是人类的低级欲望,而人们应该去用理性控制这些低级欲望,追求更高的“绝对真理”。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哲人先贤,用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告诉后裔:人是区别与阿猫、阿狗的高级动物;高级之处,就在于人类是文明的。
从茹毛饮血、裸体爬行,到钻石取火、树叶遮羞,到锦衣玉食、人工智能;从洞穴栖身、车马慢、音信杳,到慢步太空、顺丰即日达、隔洋Facetime;人类经过了20万年!这20万年早已超出了普通人的记忆与认知,我们很难想象祖先们每天是怎么过的,也没办法找他们对质;只有通过历史,管中窥豹式地来探索这一神奇而有趣的话题。
在毕昇与谷登堡的印刷术发明之前,没有文字记载的书籍来承担传承文明的重任。障显人类文化水平的标志是绘画、器皿、雕刻、建筑。世界十大奇迹之中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埃及金字塔”“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和无数刻在墨西哥、南部非洲崖壁上的象形图腾画,给我们留下了前世文明的珠丝马迹。在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藏着数亿万计的几千年前的稀世珍宝,都是这些国家在强盛时期从世界各地的文明古国抢夺来的纪念品,她们记录与见证了历代的文明。在各朝各代君临天下、帝王将相一言九鼎的时期,皇亲贵胄们的吃喝玩乐、生老病死、文治武功、纵横捭阖,零落地以实物形式传承下来。
有了文字,我们可以欣赏到最早于4000多年前苏美尔人写的情诗:“亲亲吾爱新郎官,形貌昳丽甜如蜜。使我痴狂颤抖立,郎君携我入床第”……这是用楔形文字刻在石板上、今天收藏在伊斯坦布尔古代东方博物馆里的文物;从中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就用一种文明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男欢女爱的性欲故事中,他们有“前戏”“也有“回味”;而且举一反三地渲染出来,影响着后人以更深情、更浪漫的方式来演绎这一永恒的主题。
文学、艺术、哲学、医学、自然科学…...所有人类的进步或者说折腾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更舒服。我们总是想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同俦,认识身外的万事万物;我们吃得越来越精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尝试,越吃越新奇;就差没有尝试古代战争中或大荒年中人吃人的壮举了。我们想象着各种欲望的实现,情色、权力、金钱、荣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当这些欲望满足之后,我们却陷入了无聊;人总是在没有满足欲望之前的焦虑与满足之后的无聊之间摇摆。
为了缓解这种窘境,我们又需要文明。听听莫扎特的交响乐、欣赏一下梵高、莫奈的画,读一读莎士比亚的喜剧,去看一看帕提侬神庙或吴哥窟…..可以让我们的精神得以滋养,性情得到陶冶!
《人类文明简史》是两位美国教授合著的,从史前时期到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概述。她从考古、文物、绘画、雕刻、建筑、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维度,以时间为线索,串引了各个时期的重要古迹、人物、事件、作品;让读者阅读到前人们智慧与思想的结晶;认识了历史上无数的文明大伽。作者以类似教科书的形式,发挥了西方教育启发与讨论的优势;不是让读者被动接受,而是让后生主动思考,抱着一个好奇之心来探索与体味一些人世间的重大问题:“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干?“他们要到哪里去?”“他们将会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读完《人类文明简史》,让我对先人的文明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充实了我的文学与艺术常识。读书可以将以前分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起到触类旁通与遥相呼应的效果。比如,我以前读了毛姆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对其中主人公的思想与行为相当不理解,而当我读到《人类文明简史》时,知道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事迹及其作品,进一步知道毛姆著作的主人公就是以高更的生平事迹为原形的,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读完这本《人类文明简史》,我得到的最大启发是:人之所以比动物高贵,是因为他以文明思考的方式存在,是以探索未知的思考方式前行,并将他们的文明以外在的美的形式、象征的事物表达与传承下来。
正如17世纪伟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