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特别的女生撒哈拉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5-07-23 14:16:19.0读后感12

  在文学的世界里,总有一些故事能穿透文字的表象,直抵教育的本质与成长的内核。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的《特别的女生撒哈拉》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问题学生”撒哈拉在波迪老师的引导下,从封闭自我到绽放光芒的故事,让我在阅读中不断反思教育的意义、成长的力量与理解的价值。

  故事讲了一个叫做萨哈拉·琼斯的特别小女孩,故事的主人公撒哈拉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女孩:她上课走神,从不交作业,不开口读书,不学习,成绩垫底,被贴上“需要特殊教育”的标签。但这只是她呈现给世界的外壳,在坚硬的外壳下,藏着一个热爱阅读与写作的灵魂。她偷偷在图书馆藏起自己写的书,在笔记本上记录内心的思绪,用文字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父母的离异让她缺乏安全感,学校的否定让她愈发自卑,她像一只受伤的小刺猬,用沉默和抗拒保护着脆弱的内心。这样的撒哈拉,让我想起现实中班级里许多被误解的孩子,他们用叛逆掩饰孤独,用退缩表达渴望,却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关注他们的真实想法,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特别的女生撒哈拉
  直到一个“行为怪异”波迪这位新老师的出现,萨哈拉才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新生活。波迪老师上的课与众不同,不是像普通老师那样上语文数学课,她不搞传统的奖惩制度,而是在教室里放了一个“烦恼收集器”,让孩子们把不开心写下来投入其中;她不强迫学生做不愿做的事,而是用“自愿分享”的方式鼓励大家表达;她会在课堂上读诗、讲故事,让学习变成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波迪老师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她懂得“看见”孩子——她注意到撒哈拉偷偷阅读的身影,发现她笔记本上的文字,却没有急于戳破,而是用耐心等待她主动敞开心扉。

  书中最让我感触最为深刻的是波迪老师让学生写“我的心愿”时,撒哈拉写下“我想成为作家”后,老师没有丝毫质疑,而是认真地在她的本子上写下“我相信你”。这句简单的肯定,对长期被否定的撒哈拉来说,无异于一场甘霖。在波迪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好生”与“差生”的界限,只有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她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这种包容的教育氛围,正是唤醒孩子内心力量的关键。

  读这本书时,总想起小时候被老师批评“注意力不集中”的自己。那时我总在课本上画画,被发现后本子被没收,老师说“心思不用在正道上”。后来才知道,那些被否定的涂鸦里,也许藏着我对世界最初的表达欲。如果那时也有一个波迪小姐,或许我会更早明白:被看见,是成长最珍贵的养分。

  如此不一样的课堂让萨哈拉不再是需要“特别帮助”的女孩了,她在波迪小姐的鼓励下,把笔记本里的故事愿意读给全班听。当她的声音从颤抖变得坚定,当同学们的笑声和掌声混在一起,我忽然懂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片沙漠,那里可能有孤独,有不安,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但只要有一束相信的光,就能长出绿洲。而那束光,可能是一句“你写得真好”,可能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可能是愿意耐心听他把话说完的温柔。

  沙漠看似荒芜,却藏着无限可能。每个被贴上“特别”标签的孩子,都是一片等待被读懂的撒哈拉。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孩子都可能经历迷茫与自卑,都渴望被看见、被相信。《特别的女生撒哈拉》用一个温暖的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潜力,更不要吝啬你的理解与鼓励。当教育充满爱与智慧,当成长被赋予尊重与自由,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生命里最亮的星光,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尽情闪耀。这部作品不仅是写给孩子的成长指南,更是写给教育者与家长的启示录,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用心感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