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涛活在课堂里读书笔记900字
夏日的宁静中,翻开李政涛教授所著的《活在课堂里》,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本真的大门。书中那句“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如清泉般涤荡心灵,让我对日日耕耘的“方寸之地”有了更深的敬畏与觉醒!
李政涛教授反复强调“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要义,即教育必须直面“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小学的孩子,思维如跳跃的溪流,情感似透明的露珠,他们用全身心感知世界。书中启示我:课堂的“活”,首要在于教师心中时刻装着“人”,而非仅仅是“学生”。李教授让我明白,教学设计的一切起点和归宿,都应是对这些蓬勃小生命的真诚看见、理解与尊重。我们的“学情分析”,本质是“生命状态”的解读,是让课堂的土壤始终饱含生命的温度与湿度。
同时,李教授笔下的课堂,是“生命能量相互激荡”的过程。他批判“教案剧”的僵化,呼唤“生成”的智慧。这让我反思:我们是否总在追求预设的“完美”,而忽略了孩子们思维火花碰撞出的意外风景?李政涛教授说:“倾听,有时比言说更接近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活课堂”,在于教师放下“主导者”的执念,成为敏锐的倾听者、积极的回应者和智慧的引导者,让师生、生生的“生命对话”如活水般自然流淌,共同创造课堂的“此刻”意义。
除关乎学生,《活在课堂里》更直指教师的生命状态。李教授指出:“教师是活在课堂里的‘人’,他们的生命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生命气象。”我们研讨教学设计、磨课评课,最终是为了让教师成为更具生命自觉的“反思性实践者”。教师的“活在课堂”,是不断反观自身教育行为背后的生命观、儿童观,是让每一次互动、每一个眼神都传递对生命的珍视与信任。名师工作室的价值,正在于点燃这种反思的火种,促进教师群体在共同实践中实现专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双重成长。
书香萦绕,合上书本,心境已焕然一新。李政涛教授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炽热的教育情怀,为一线教师绘制了一幅“生命课堂”的理想图景。它启示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其魅力不在于表面的热闹,而在于对每一个独特生命的真诚拥抱,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与情感的深度交融,更在于教师自身作为“点灯人”的不断修炼与超越。让我们在新学期里努力去看见、去倾听、去对话、去点燃。因为我知道,这小小的课堂,正是师生生命相互滋养、共同拔节的神圣场域。唯有“活在”其中,我们才能听见生命成长的清亮回响,让教育的意义在每一寸光阴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