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活在课堂里读书心得800字

admin2025-08-18 19:50:15.0读书心得2

  品读《活在课堂里》,书中“课堂,在即兴中创作,在试错中完美”这一观点,像一颗石子投入我教学思维的湖面,漾开层层涟漪。作为青年教师,这两年总在“预设”与“生成”的拉扯中困惑:既想让课堂按计划推进,又常被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打乱节奏,而这句话,恰恰为我解开了心结。

  过去备课,我总像在写一部“完美剧本”:预设学生的每一句回答,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用时,甚至会提前“演练”课堂互动。比如教《秋天的雨》时,我会预设学生从“五彩缤纷的颜料”中感受到秋天的美,却在实际课堂上遇到学生突然说“老师,我觉得秋雨是凉的,像妈妈的手摸过我的脸”,这个偏离“剧本”的回答曾让我慌了神,匆忙把学生拉回预设的讨论点。但书中说:“每堂课都在创作,而且是即兴创作,让课堂中即兴灵感的火花四射,不断感受到陆游所言的‘妙手偶得之’,这是一件多么有挑战,又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这句话改变了我的想法。孩子们正处于好奇心最旺盛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像枝丫一样四处伸展,这正是语文课堂最珍贵的“即兴素材”。现在我明白,教师不该是“剧本导演”,而应是“即兴舞者”:当学生抛出意想不到的想法时,与其焦虑偏离计划,不如顺着他们的思路延伸——就像那个说“秋雨像妈妈的手”的孩子,我完全可以追问“你妈妈的手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和秋雨有哪些像的地方?”,让这个个性化的感受成为全班理解“品味课文语言要联系生活”的契机。
活在课堂里
  而“在试错中完美”,更让我放下了对“零失误课堂”的执念。之前总怕学生回答错,会提前铺垫很多“台阶”,甚至暗示答案。但书中提到:“错误是思维的脚印。”学生在识字时经常认错形近字,比如把“辩”写成“辨”,过去我会直接纠正,现在却会引导他们观察“中间的点撇”像不像“两个人在争辩时挥动的手”——让错误成为理解汉字构形的钥匙。原来,课堂的“完美”从不是毫无瑕疵,而是让每个错误都成为成长的养分。

  未来,我想和学生一起在即兴的表达中感受语言的温度,在试错的探索中触摸文字的肌理,因为这才是课堂最真实的模样,也是教育最动人的姿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