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admin2025-04-23 16:23:36.0读书心得27

  合上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书中那“教育的本质是向美而生,教师要做学生生命中的审美引路人”久久在脑海回响。作为扎根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常望着教室里带着泥土气息的孩子们——他们会在作文里写“晨露是天空掉在麦苗上的眼泪”,却也在标准化答案前逐渐收起灵动的目光。这本书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在语文教学中践行美育的方向。

  一、发现:乡土世界里的天然美育场

  郑英老师说:“美是有根的,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农村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本鲜活的美育教材。教《四季》一课时,我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春看绿油油的麦苗的娇嫩,夏听田野里此起彼伏的蛙鸣,秋挖圆滚滚的土豆,冬观霜花在窗玻璃上绘制的抽象画。当城里孩子在作文里堆砌“五光十色”时,我的学生写道:“秋天的场院像撒了一地碎金子,奶奶扫谷子的笤帚划出的弧线,比美术课上的圆规还要美。”
教育向美而生
  二、唤醒:在文字里照见生活之美

  农村孩子常因自卑而不敢表达,郑英老师“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美的焦点”的理念,让我学会在语文课堂上搭建“美的舞台”。我坚信:当教育蹲下身子,与孩子的生活平视,就能唤醒他们对美的直觉——那是标准化答案无法丈量的生命质感。

  三、生长:让语文成为美的成长器

  郑英老师强调“教师要成为美的载体”,在农村学校,这份“美”更需要接地气的表达。有时候我会朗读童谣时故意拖长尾音,让孩子们发现“原来普通话之外,奶奶的乡音也像山歌一样美”。批改作业时,我用彩色粉笔画上小苹果作为批注,让红色的对勾不再是冰冷的评判,而是美的邀约。

  孩子们将平时的所见所闻记录在日记中,那稚嫩的语句被贴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阳光穿过窗棂时,纸页上的字会投下细细的影子,像田埂上幼苗的嫩芽。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践行“向美而生”的教育,常常在于教师俯身拾捡一片柳叶时的温柔,在孩子踮脚观察蚂蚁搬家时的专注,在文字与生活彼此照亮的瞬间。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或许无法给孩子提供大都市的艺术资源,但可以教会他们用诗意的眼光看待脚下的土地——让田埂成为五线谱,让露珠成为标点符号,让每一次朗读都成为与美的相遇。这,大概就是《教育,向美而生》带给我最深的启示:真正的美育,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自己的土壤里,开出独一无二的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