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认知觉醒读书感悟1000字

admin2025-03-06 16:19:29.0读后感87

  “一个人觉醒的起点到底在哪儿?那就是:觉知。”当一个人能够觉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时候,就必然会主动做出新的选择。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却能跳出不良环境的影响,这一切都源自个体的觉知程度。《认知觉醒》便是一本能够显著提升觉知水平,觉知能力的著作。作者周岭围绕大脑、潜意识、元认知、专注力等方面展开阐释。在快节奏的当下为个人注入持续成长的力量,让人于喧嚣与纷扰中保持清醒和平衡。

  全书不是碟喋不休的长篇大论,而是精简而一针见血的字字句句。最令我有拨云见日醍醐灌顶之感的共有两句话。

  第一句是“给目标设下限而不是上限。”
认知觉醒
  作者在书中提到,为什么给自己设置了打卡任务的人,经常不能坚持下去完成任务,比如一天背50个单词,每天阅读两个小时,每天运动一小时……原因就在于目标制定者给自己设置了目标上限,而这个目标可能处于自己的困难区。这个目标达成了会感觉松了一口气,没有达成则会陷入焦虑,导致为了完成打卡而完成任务,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设置打卡,形成了“目标转移”。以我的实际情况为例,在上个学期我计划用一个月时间看完《显微镜下的大明》,开始时热情高涨,认为自己一定能看完。看到四分之三的时候快要月考,时间较紧张就停止了计划。到月考之后,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最终月末仍有一篇没看完。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会有任务未完成的焦虑感。于是在寒假中,我将阅读时间设置为每天15分钟,而最终都能完成每天阅读40分钟。

  第二句是“执行力弱的关键在于处于混沌状态,不清晰的状态会使人趋易避难去选择舒适区。”

  人的天性是趋易避难,不要对此感到内疚和自责。认识到它之后要学会如何与之和解,如何正确对待。以我的寒假生活为例,我每天会去图书馆,但到了图书馆后,将作业放在桌子上,就会去看其他小说而迟迟不愿动笔写作业。最终一上午过去但作业并未完成。到了晚上,又陷入焦虑和内耗,觉得又虚度了一天。虽然懊悔,但当时却并未认识到问题所在,后续还是会陷入如此循环。直到阅读了《认知觉醒》,才恍然发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设置明确目标,走出混沌状态。比如设定十点做什么,十一点做什么,下午又要做什么等此类计划。设置明确的目标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觉知,自古都是精英的自我修炼方式。”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是富兰克林的“每日觉察的十三种美德”。书中有言,有了觉知,我们就能慢慢过上一流的生活,即使它来得不会那么快。“一流”并非仅仅是生活的富足,更是精神的葳蕤。

  “现在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的时机”,觉知亦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