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2500字
做一名老练的青年教师,这是特级教师刘祥在书中提到的话,也是我阅读《教育,向美而生》感悟最深的一句话。
老练”,既不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综合素养,也不是熟悉教材内容、熟悉考纲,能够带领学生取得较高的考试分数,甚至能够连续几年执教毕业班的教学能力。而是郑英老师在文字里透露的教育情怀、教育理性和教育智慧,指向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生命成长。
我将“老练”理解为成长的三个阶段——阅己,越己,悦己。“阅己”的“阅”就是阅读、阅历,就是认清自己,找到成长的目标和方向;“越己”就是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打破固有的认知和观念,成为一个有底气、有能力的专业型教师;“悦己”就是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不计较,不抱怨,保持愉悦的身心,笃定于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教师这份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阅读《教育,向美而生》正是我实现第一阶段的“阅己”,三省吾身后知道不足和欠缺。没有阅读,只会是不可语冰的夏虫,不可语海的井蛙。我在书中看到了教育智慧,看到了一个向美而生的热爱生活的灵魂。书中除了继续提供班级管理的典型案例之外,还自始至终贯穿了“教育向美”的育人理念。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应当成就教育的美,同时成就于教育的美。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便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如果将工作和生活粗暴的切割疏离,那么不会有教育的温情。从书中我感受到了一个将教育正是融入生活的优雅知性的“女教育家”。关于“是否化妆”“课堂画漫画怎么解决”“一颗脏苹果”“淡化民工子女身份敏感”……“化百炼钢为绕指柔”解决问题的功夫,在这样一位女性手中是如此的智慧而轻松。让我佩服的同时,更是心生敬畏,如不“阅己”之短,必将误人之子。
没有触动心灵的伤害,哪来“痛彻前非”的改变!于是我又重新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提到:“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我从跨越时间和东西方文化的隔阂中发现他们诸多共同之处:教育向善!没有审美能力上的教育向善,那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教育向善、向上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说文解字》如是记载:“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之善是一种能力,因为它需要认知为基础,一切道德缺陷首先是认知缺陷。
善从何来?我想最终还是在阅读中。本书132页中写道“不阅读,是憾事;只阅读不思考,也是一种憾事。阅读是为了促进思考。”关于教师阅读的话题,曾有人这样说:“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群拼命教书的老师不读书。”一线老师则说:“不是我们不想读书,而是我们忙到没有时间读书。”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有待商榷,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个不想沦为平庸,想要成长,想要认清自己的老师,无疑需要读书,需要读大量的好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在阅读中“阅己”,在阅读中探寻教育的本质,在阅读中看见儿童的心灵,在阅读中领悟教师专业成长的真谛。
郑英老师在书中带领学生春天看花浪,夏天看星光,秋天听虫鸣,冬天看雪花。端午挑五色线送孩子,元旦写心愿树,六一和孩子们一起穿班服……许多人问,这样岂不太费时、费心、费力?事实上,所有的幸福、快乐和美好,都需要费时、费心、费力才能换来,就像米兰昆德拉说的,“麻烦的事情里头,隐藏着真正的乐趣”。所谓的快乐都是痛苦的果实。我知道教师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加减法”。
不断省察自我,打破陈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行为,一步步地蜕变成长。我们还能在教育写作中,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提炼专业的教育智慧,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从而成长为一名专业型教师。让“越己”发生在真实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活动中。秉持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志追求,在一次次的锤炼中提取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迎接更好的自己。
在当下,想要“越己”尚且不易,成为一个心平气和、淡定从容的“悦己”老师,更是困难。
有的老师,整日忙忙碌碌,像一支永不停歇的陀螺一般围着学生、家长、领导,忙得晕头转向,身心俱疲,但静下心来一想,好像自己一直都在瞎忙;有的老师,整日怨天尤人,意气消沉,似乎学生、家长、领导都在和自己作对,甚至怀疑自己不适合成为一名老师;还有的老师得过且过,佛系躺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认为教师不过是一份糊口的工作,一个谋生的饭碗,没必要兢兢业业,死而后已。
虽然有当下喧嚣、浮躁、功利化的教育现实,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教师们没有完成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自我认同。职业认同度越高的教师,越能够体验到教育的美好与幸福。而郑英就在书中提到“当老师于我,是缘也似有约”,这份诗意与匠心着实令人感动和羡慕。
如果我们缺乏对教师这份职业的高度认同,我们就会忘记自己是谁,忘记当初为何选择教师这份职业,以至于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产生虚无感和无意义感,甚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感到痛苦和恐惧。我们要在生命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中来“悦己”。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就不能把自己的这份工作仅仅当成是一份可有可无的职业,而是当成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成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志业。
在郑英老师在不断处理学生琐事的过程中,如:芥末型的“子轩”、“红孩儿”的五味杂陈、培养“低起点”的孩子向善向上的信念……这些孩子从来都不是教育上馈赠的礼物,如果心态不好就会进入僵持、纠结和自我否定。“悦己”是和自己的和解,和教师这份职业的和解,和学生的和解,愉悦地接纳自身的不完美,接纳学生的不完美,也接纳教育的不完美。“悦己”还是在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道路上,不忧虑,不焦躁。别人不堪其忧,她却不改其乐。
我们虽然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但若是抱持坚定信念,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也能闪现出迷人的光芒。其间的种种努力都会成为支撑我们的力量,照亮自己的教育人生。最终臻于化境,就像《无问西东》中的“静坐听雨”;就像暮春时节的孔家师徒,“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许这就是我们在教育这条荆棘与荣光并存的道路上不断“阅己”“越己”和“悦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