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3-01-13 12:57:51.0读后感246

  在这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之余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他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及切身感受得出的一系列教育智慧。这是一本对一线教师极具帮助的书,书中不仅包含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一样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就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必须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
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还提到:为什么一些一年级就落伍或者不达标的学生到了二三年级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是因为这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关注到与其他孩子脑力发展的差距,这也是班级授课的一种缺陷。我们照顾到的永远是集体,而总是忽视这些个体。其实正是这样的一些个体,才是我们教育者最应该去关注的。

  本书中有多条建议都关注到了对后进生的教育。所谓的“后进生”,在我们教师的眼里他可能某些方面不达标,而教育专家们是不容许有“不达标”这个概念的。就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开篇所说,他们只是与他人存在一些差异而已。教师要在这些差异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导致后进生学习有困难的问题原因较多,不仅是孩子本身的一些差异,也取决于教师的后天作用。为什么同是一位学生,在不同老师的课堂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呢?成绩为什么也会有差别呢?这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评价方式、与学生的沟通模式、对作业的反馈等等。而在苏霍姆林斯基亲身的经历中,他遇到过不少的后进生,也举了一个关于“费同学”真实的例子。后进生比起别人,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障碍更多,那么扫除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给我们指出,那就是阅读。阅读能教会他们思考,能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多了,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更敏锐。而对于教师来说,想要翻越在教育生涯中的种种障碍,解决种种难题,阅读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后进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在我们教师生涯中,这样的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少。

  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我不时地反思自我,提醒自我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我的工作方法,应用在自我的教学实践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会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我的素质,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不可或缺的、有“精神底子”的教师。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