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3-02-17 20:32:46.0读后感659

  谈起朱自清,以我浅薄的阅历,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他的《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色和《背影》中步履蹒跚却饱含父爱的背影,却鲜少知道他作为一名学者任西南联大国文系系主任时,为了普及古代经典文学整理而成的这本《经典常谈》。或是出自于对经典文学的不够理解,抑或是对经典的敬畏,买回这本书后一直放在床头,久久不曾打开,直至我翻手头的四书五经有了疑惑,才重新拾起《经典常谈》。

  本书初定书名《古典常谈》,最后定名《经典常谈》。这本书所谓的经典是广义的,包含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主要有《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数十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经典。在写作过程中,朱自清不断地打磨,修改,补充,完善,经过四年完成这部著作得以发表,为了让更多的人亲近经典,他用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通俗严谨的言辞,深入浅出地编写了此书,让我在无形中对他笔下的经典文学产生兴趣。

  他讲《说文解字》从仓颉造字起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最后引出了许慎的《说文解字》。初读时我对于他的讲述稍有模糊,然而当我翻开手头《说文解字》时才恍然大悟。他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精髓,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我们的《新华字典》不同,许慎把字按照部首分为了540部首,每个部首下都有它所对应的字,每一个字都包含等,这样可以帮助人借古识通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这和秦代以及汉代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他保留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研究,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本书,所以《说文解字》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文字学的古典。由此可知这不仅仅是经典文学的总括,更像是一本经典导读,朱自清先生把千年前的文学瑰宝用自己的理解娓娓道来。
经典常谈
  在他的笔下,周易不再仅是阴阳与八卦,里面的道理不单单是大部分人的信仰,他讲述了周易变成儒家经典的经过,揭开了封爻辞中融合儒道的哲学。

  《尚书》的传承也是历经艰难,除了伏生在艰难中藏书传经,让这孤本从千年迷雾中露出真面目,朱自清还告诉我们,鲁国王肃伪作《古文尚书》,在当时冒名顶替真迹得到盛行,使得真正的《尚书》泯然众书中。幸得清代学者力挽狂澜,才将真正罪人王肃指出,千年公案从此可以定论。我们读《尚书》不仅了解先贤历史,更走进那个动荡时代的人性与政治,了解一本古书背后的风云故事。

  诗的源头是歌谣,那么《诗经》的浪漫体现在他既能随便演奏,体现出一个人的悲欢离合,诉说心情,又能借诗言志诉说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是说治玉,将玉比作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功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他如此解释,所以说“思无邪”这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六经之一。

  “礼”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而“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述的礼制有实施的,也有理想的。我想一句“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可以很好的解释礼政相通。

  其中让我反复阅读的就是第十三篇《文第十三》,《诗经》的朴素浪漫、《离骚》的绮谲飘渺让我们为之向往;先秦散文的汪洋恣肆与纵横裨阖让我们叹服;建安风骨的清俊慷慨、盛唐诗作的华丽炫彩、两宋诗词的深情婉转、宋明画本的挥洒自如,明清小说的流光溢彩让我们啧啧称叹又心存侥幸,是朱自清先生用一本书让我们走近千年文学,了解承载着先人价值观和文学素养,饱含政治哲学和人文内涵的历史巨著。

  朱自清先生就像一位导游,用其毕生所学,向我们讲述千年文化精髓,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开篇写道,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行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必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我们作为一名游客,只有以此书为向导,真正的走进经典,去《尚书》中领略千年文明,去《诗经》中感受古人浪漫。去《周易》中寻求占卜的奥妙,才能真正将国学经典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真正学有所成,所以不要让《四书》《五经》在书柜里落灰,让楚辞汉赋束之高阁。

  我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经典文明的责任,我们不仅要自己打开经典,走进经典,熟读经典,也要引导我们的孩子从小对经典文学感兴趣、享受经典。让阅读经典文学成为我们文明传承的主阵地,让学习经典成为我们一段永不止境的修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