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未来教师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3-01-13 12:47:02.0读后感1541

  未来教师读后感1000字1

  利用寒假时间再次阅读了郝晓东老师的《未来教师》这本书,收获颇多。让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是关于“阅读”这方面的。我也常常在阅读书籍,但和郝老师所谓的“阅读”比起来,相差太远,以至于自己在读一本书后,遗忘快,收获少。

  一、阅读重在理解

  我有时不能理解文章中的意思,但也就一概而过,不会深度去理解。郝老师说“方向比方法重要”。“阅读能加深理解,改变理解,重构理解”,在我看来,所谓能“加深理解”,就是说阅读对我们已有的意识观念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使其更明晰;而“改变理解”,就是说阅读可以对我们原有的错误思想起到一种促化、转变的作用;而“重构理解”,则是通过阅读,随着眼界的开阔,我们可以将新知和已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新的理解,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时候才有收获的发生。这样一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会慢慢变成“悦”读,喜悦地去读书,读更多的书,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阅读重在啃读

  啃读,顾名思义,就是一点一点像啃硬馒头一样反复地啃。对于一些特别有价值但又超出自我认知水平的书,就需要放慢阅读速度,反复阅读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勾画出重点概念或关键句子、段落,这样边勾画边阅读,属于啃读的第一层次。郝老师说第二层次,在书页的页眉、页脚等空白处写下阅读心得、疑惑、随想等,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段或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是批注。我也时而写一写,但是不是太多,一直以为这样的批注意义不大。其实很必要,批注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重读时读一读回味无穷。啃读是一时痛苦,却能获得许久快乐,喜悦的事。

  二、阅读重在实践

  从书中得知,郝老师学生时代的写作是自发的,但这种自发正是走向自觉的基础。同时,在对存在意义的追寻下,用写作走向了自由的人生。反观自己的阅读之路,好像往往缺少了写作这一步,就像没有对一件事进行复盘,梳理,整理。我们的阅读也常常是知行分离的。所读的书和教育教学没有关系或教学实践没有关系。所有脱离一线教学实践的阅读都是空阅读、假阅读。在读后,要多思考,写作,与我们的教学生活联系起来,又服务了我们的教学生活,又让我们在平凡琐碎的教学生活中感受到来自书本阅读的力量。

  读完郝老师的文章,我恍然大悟,郝老师何以会成为郝老师,正是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用热情和毅力做到了常人都无法做到的。希望我们也能在阅读中找到阅读的喜悦,感受生活的幸福!

  未来教师读后感1000字2

  阅读了《未来教师》后,我在想:这本书大概是讲未来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以及专业素养的吧?翻到封底,发现细心的作者似乎早已猜到了我们读者的心思,特意给我们做了详细的注解:“未来教师”,不仅指时间意义上未来的教师,更是指一种理想型教师一一他们既扎根现实,又具有理想情怀,终身为探索理想教育而矢志不渝。他们是具有新教育理念的专业型教师,既不断探索教育真谛,又密切关注时代潮流,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善于自我管理,勤于主动反思。他们真正热爱学习,保持终身学习,对知识充满兴趣,对未知保持好奇,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们善于合作,喜欢交流,能自觉融于学习共同体中汲取能量,省察自我,保持活力。对照着上面的描述,反观着自己的表现,突然觉得自己距离“未来教师”怎一个远字了得?
未来教师
  这本书的作者是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生、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教育报》2017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国教师报》专栏作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郝晓东。

  单看郝老师的这些头衔,就已经深深震撼了我。当读完李镇西老师为这本书作的序,对于作者,我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本郝老师也只是新网师的一名普通学员,但是他凭着锐意进取的精神一路跋涉,朝向卓越,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新网师的执行院长。而这本书就像“一面光洁锃亮的镜子,折射出郝老师近些年教育思想睿智的光芒”。

  翻开目录,本书一共分为四章,分别是:读写击溃虚无;创造突破局限;精进守护初心;求知彰显生命。我从四章的标题中提炼了四个关键词,那就是:读写、创造、精进、求知。

  未来,相信只要继续坚持读写,“羞答答的玫瑰总会静悄悄地开”!大师不愧是大师,郝老师在《未来教师》中向我们呈现的独到的见解、精准的表达、直扣心灵的描述、字里行流露出的催人奋进的力量,既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又不得不对照反观自己的行为,从而收获向上攀升的力量。丰厚的文化知识是一个人的利剑,无论面对什么都能游刃有余。

  相信,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有《未来教师》的陪伴,我会收获更多。期待着与未来教师的距离近一些、再近一些。

  未来教师读后感1000字3

  读了《未来教师》,感慨良多,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比“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我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我不太明白郝老师在这里阐释的“方法”指的是什么?这里的“理解”又是什么?很显然,方法当然是有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也就是说方法的通用性以及普遍性。我们一直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有时也会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法,这样阅读起来更加的有效。我们完全可以将别人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变通,就像种植一种农作物一样,需要根据自己学习的经验,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

  二、方向比方法重要。这里郝老师提到:一切管理本质上都是自我管理。管好学生的前提是管好自己,自我认知的匮乏和专业能力的二薄弱往往是问题的根源。很多时候,不向内反思提升自己,一味地把问题归因于外,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制造许多新问题。读完这里,我脑中闪现出这样的一个词语:自修。每一位老师都是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的。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常常是低头走路,却忘记抬头看路。所以提升自己成为让老师变得专业的一条必经之路,而阅读是最捷径、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为什么有的老师喜欢读书,也读了不少的书,但解决不了教室里的问题。原因是什么?知行分离。有的教师阅读的书籍与教育教学没有关系,有的老师没有把书籍上的知识在教室里“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需要读专业的书籍,并且读后在教学中需要把所读的和实际联系起来,将理论的知识有效的进行实践,这样以来,知行合一。我还想说的是,行贵在坚持。

  三、专业学习。为什么要专业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更优秀,满足自我的需求,任何成长都是成长自己,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只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影响人。为什么好多教师的工作热情随着时间而削减呢?因为错误的认知模式。改变认知模式,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学校的事儿,学校方面不给机会学习,自己创造机会,成长是自己的事,对学生只停留在分数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在教育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愿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未来教师读后感1000字4

  久经世故的人往往会生活在过去,而涉世不深、阅历浅的人往往会生活在将来。不管是生活在过去还是将来,都会造成自我与现实的分离,从而加剧内心的空虚、浮躁和盲目。

  越读越发现郝老师是一个感性柔情与理性逻辑兼备且丰富的人,读这本《未来教师》,在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情感中游弋,内心张弛有度,被引着不断向前。一个拐角,猛然警醒,哦,原来是这样啊!我猜这可能源于郝老师是语文老师的特质,另有爱阅读,能写作,善于哲学角度思考问题的多重角色所致吧。

  郝老师由诗意浓厚的秋景说起,说到诗歌意无穷的境界,进而提醒我们所能关照的是当下的生命,及生命的价值。郝老师在这一节里特别想告诉我们“时间”的概念。

  物理时间,心理时间;压缩时间,拉长时间;暗时间(碎片化时间)。看到这些时间样式的时候,我想到了投入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密度就高;合理安排事务的轻重缓急,要事第一,使得时间利用合理。时间老人是公正公平的,但我们可以让他偏向自己一点,这取决于我们怎么去看待他,对待他。

  一、关于时间管理

  市面上有很多指导用书,包括很多名人的言传身教。在我看来,时间管理,主要来自内心的热爱。如果一个人热爱一样东西,他的时间就很魔幻,会在利用率、密度、感官等方面都有不一样感受。废寝忘食,把一分钟掰碎了用,这些对时间高效利用的根源都在于“热爱”。

  以前我的生存状态就是郝老师说的“不专注于当下的教室或课堂,而是设想将来换了好的环境时,再重新开始;不想办法挤时间读书学习,而是想等暑假或寒假空闲时再开始。”后半句还好点,我对于读书学习没有拖延症。前半句简直就像郝老师在面对面对我说话,郝老师像是个虽未谋面却洞悉我内心的智者,点醒了我那愚蠢的迷茫。

  二、活在当下

  在当时的心态下,我不争取,没有想着为了目标,眼下要做点什么。我在等机会,我跟自己说等进入理想的学校再努力,等有了我喜欢的平台再去施展拳脚……幻想很渺茫,现实很残酷。就像郝老师说的,你去追马,不如培育一片绿草地。待水草秀美之时,骏马自然前来。“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于是,我以前愤世嫉俗、求而不得傻傻地幻想着,期待着,耗费着宝贵的生命。

  看完这本书后,我告诉自己,我改变不了别人和现状,我能改变的是自己。我时常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每次课后,我都感慨一句话,高人指路,不走弯路!跟随两位老师所学,每天读书、记录、实践。乐此不疲,孜孜以求。对于未来心生向往,网师里那么多优秀的讲师,那么多优质的课程,给自己算算,一期选两门,一年是四门,十年是四十门。

  这个学期,肉眼可见的变化是:我的学生喜欢我,热爱我的课堂;我每天渴望上班,渴望见到学生们,渴望课堂的一切。课堂的热烈和生成让我惊喜,课堂的沉默让我反思。惊喜给我信心,反思让我进步。每一次反思时会衍生新的方法。如此循环,每天是忙碌的充实,是充实的幸福。周一到周五就是眨眼之间。

  “等明天”,让当下有了放纵的理由。活在当下,我能把握的是自己,我能做好的是自己。当我改变了,身边的一切都悄悄发生了改变。这是活在当下最大的意义。“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未来教师读后感1000字5

  刚捧起《未来教师》一书时,我看到“未来教师”一词,心想:难道这是一本科幻书,告诉我们未来世界是怎样的,未来教师是什么样的?带着这样的心绪我开始了阅读,发现这本书是李镇西教授作序推荐的,李老师对这本书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在书中指出:这本书正是郝晓东老师对教育的纯粹理解,他对朱永新老师的承诺过——愿意为成长的教师坚守住一片净土,一个精神家园,而“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正是新网师的追求,也是新网师对一线教师的使命。

  本书分为四章:“读写击溃虚无”“创造突破局限”“精进守护初心”“求知彰显生命”,单单从标题上来看就能让然欢欣鼓舞,“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就从头读起吧。当读到第一章的第一个部分《教师专业学习的动力源于什么?》一文时,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新教育实验认为,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阅读能积累教育思想,升华教育情感,完善认知结构,专业写作能提升思维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促进教育反思,提升教育实践水平,激活存在感。读是写的基础,也是写的前提,这里的读是“啃读”,郝老师说放慢速度,反复阅读思考的才叫“啃读”,啃读的过程需要完成三重对话:第一重,完成“人与知识”的对话,即个体与文本的对话。第二重,实现“人与他人”的对话。第三重,完成“人与自我”的对话,也就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促进个体的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促进个体生命智慧的生长。可见,啃读,是一种沉浸式深层次的阅读。通过这次的阅读,郝老师的分解,我反思过去看书的时候就是走马观花式地读,只有遇到感兴趣或比较难懂的地方才会停下来慢慢读,只有在看教材的时候才会细细地读,一点点分析文本的来龙去脉等等。

  第三章“精进守护初心”: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新网师汇聚了一群“尺码相同”的人,他们像原始人一样围在篝火四周舞蹈,围绕着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孜孜不卷,勇猛精进,发掘知识魅力,形成了悲天悯人、高端纯粹、知行合一的共同体文化。读到这章时,我深有体会,因为在2022年秋我就加入新网师,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半年学习下来,我感受到了何其纲老师的孜孜不卷的教导,感受到了小组长对我不厌其烦的教导,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乐趣,感受到了学习带来进步的快乐……

  在实践中去感受知识的魅力,夯实基本功,为奔向更好而努力,通过认真啃读《未来教师》,心里有了做“未来教师”的目标,也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挑战,脚踏实地,期待属于自己的惊艳绽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