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2-08-03 21:46:38.0读后感271

  《苦难辉煌》一书全景展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历经磨难挫折,引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辉煌的历史画卷。

  回望这段历史,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令人有叹息、有感慨、更有激励与情怀,使人不由得增强了面向未来的勇气与面对生活的坚持不懈。书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采用平视的视角,营造出的社会形势和历史环境,使人能够置身于历史事件中,设身处地地感受历史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决策的过程,从而寻觅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这些林林总总的累加,促成中国历史进程的突变,论证了金一南教授的历史观——“量变堆积历史,质变改变历史”。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虽然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扬起目标的风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让生命的航船成功远航,从而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即“量变”的延伸;待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奋斗过,我拼搏过,我不后悔,达到“质变”的实质。书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时代的风云人物,或者影响历史瞬间的重要人物,这些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碰撞出属于自己的浪花,此书让我知晓,汪精卫这个著名的汉奸代表人物,曾也有“慷慨歌燕市,不负少年头”的壮怀激烈;张国焘等一代人杰令人惋惜的蜕变;让我唏嘘陈独秀、李立三等烈士的悲情命运;方志敏、刘筹锡、胡天桃被俘后的大义凛然;书中还对历史细节的意义发掘也令人感动。如朱德老总保留下的南昌起义800人的部队,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的核心,其意义颇为深远;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力挽狂澜的历史功绩不容置疑;运兵入神的伟人毛泽东也曾有兵败土城、四渡赤水的纠结。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共产党人、国民党人、还是苏联人、日本人都很生动真实,颠覆了我以往对这段历史的简单认知。金一南教授让我们直视那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让我感到历史的真实与残酷。
苦难辉煌
  平视历史,书中闪过的智慧之火,时时令人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书中对苏联外援的客观介绍告诉我们外援和外来成功经验可以借助,但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免费午餐从来都是不存在的,苏联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取决于自己国家的利益。为了在中国扶持自己的力量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先拉拢军阀吴佩孚,未能成功又联络孙中山,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使中国革命有了突破,这才有了大革命和声势浩大的北伐,重创了封建军阀的力量。《苦难辉煌》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独立自主的艰难,对于个人、家庭、组织乃至政党与国家而言,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靠自己的奋斗,靠实力说话。

  思索当下的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夯实基础工作,做到基础扎实,业务精干,从而在工作中展现独立自主,样样精通的好现象。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在警醒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以致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才有了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而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坚守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信念走向成功的。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后,让国民党吃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追赶时代发展潮流。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新中国的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