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1-26 14:52:32.0读后感2189

  为了孩子,我们常常倾尽所有,照顾孩子生活,送孩子上下学,检查作业,督促背诵,放弃自己事业的发展,甚至放弃自己的工作,全职陪伴。我们的付出可谓可歌可泣,感天动地,遗憾的是我们忽视了教育孩子的核心问题——内驱力。

  为什么父母越是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越是学习盯得紧,越是对孩子的学习态度绞尽脑汁,孩子反而没有学习动力了呢?

  好的、适切的教育一定是唤醒孩子内驱力的教育。

  和谐自由的生长环境,父母的不断学习和内省,丰美的自然,广泛的阅读,亲子体育运动,温暖敦厚的人情,都是激发内驱力的因素。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引导、身教和亲切的聊天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探究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教育的艺术融入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之中。

  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内心的目标可以产生内驱力,兴趣和热爱交汇时可以产生内驱力。

  一个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的孩子,走进图书馆就会主动寻找军事书籍;早晨刷牙、晚上睡前都会找出军事书籍翻上几页;还会时不时饶有兴趣地向你介绍他阅读时的见解、疑问。而这一切,完全是他主动自愿的。孩子看军事书时,你会发现你们的亲子关系突然变得和谐,时光美好了许多。

  当一个孩子内驱力十足的时候,自律这种我们原本以为需要极大努力才能达成的状态,就会成为内驱力的附加值,且已根深叶茂。

  凡是靠外力引起的动力,一般不会太持久,除非内化为习惯。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很多孩子靠着父母、老师的高压管制,如愿考上大学,进入大学之后便立刻如迷途的羔羊,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走向何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依赖外部评价或物质奖赏来产生成长动力,其本质和训练马戏团的小猴子并无差异。

  如今,依然有很多教师、很多家庭,靠着诱人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在获得丰厚物质奖励的同时却不知自己为何而学习。

  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塑造其内驱力,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动作,而非仅仅是表象动作。

  只有那些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产生持久的内驱力。内驱力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和行动,在一个人一生中起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

  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并支持孩子,让孩子在热爱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让内驱力成为支撑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

  内驱力源于热爱,热爱源于兴趣。人一旦找到热爱,自然专注于心,内在驱动力就在这样的状态中逐渐生长起来,自律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如何让一个孩子爱上学习?

  当目标和趣味出现的时候,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会逐渐苏醒。

  内驱力指向指向内因,它往往需要外因的诱导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那个外在的诱导我们称之为外驱力。外驱力和孩子内在的兴趣、动机、成就感甚至遗传基因共同作用,兴趣化成热爱,最终才能形成学习内驱力。

  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听从父母的前提。

  只有满足内心对自主、胜任和联结的基本心理需要,人们才能产生内在动机,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作为孩子,他的联结首先来自父母。当孩子与父母建立亲密、深切的关系后,他便获得了最重要的安全感。他的内心获得了满足,他向外探索的动机便形成了。

  一个经常被父母训斥甚至责骂的孩子,是无法跟父母建立起亲密关系的,是无法获得安全感的,他的安全的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

  孩子什么时候听话?

  一定是他感受到了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被满足之后——感觉到家长浓浓的爱意,因而在日复一日的贴心关怀和爱的浸润中,他开始喜欢了自己,开始爱这个世界,开始向外探索,开始想满足父母的期待和要求之后,才有学习的后天动力。

  这种后天的动力加上人类天生爱学生的原始动力,便构成了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物质方面的满足,只是一种低级的满足。贴着孩子的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让他在精神上过足瘾,获得满足、快乐和幸福感。

  生活中,我们总是打断孩子,打断他下棋,打断他打球,他断他在楼下撒野……为的是让它赶紧完成今天的作业。这就是典型的不能满足。

  当孩子聚精会神做自己最喜欢最陶醉的事情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等待。

  当他在一个合适的节点上终止时,再心平气和说你的想法,孩子才可能会听。

  你体谅孩子,孩子才会体谅你;你贴着孩子的心,孩子才会贴着你的心,跟你合作,回报你的要求和期待。

  阅读始终是学习内驱力的引擎。阅读是一个人自我教育的开端,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最重要途径,同时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终身成就。

  朱永新教授早就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阅读为孩子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知识背景,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对新知识的理解力,有利于孩子对新知识的接纳和吸收。阅读可以大大扩充孩子的知识面,读得越多,好奇心和求知欲越强,这时不需要太多外力的推动,他们就会主动地探索新的世界。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一个孩子的阅读量越大,阅读水平越高,他的现有水平就会越高,那么,他可能的发展水平就会随之抬高。

  发现孩子某个兴趣点后,用这个兴趣点去引导孩子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孩子很可能因此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表扬,以及周围同伴的认可,这种宝贵的外部助推力就为孩子学习动力打下了基础。

  作为家长,我们要想方设法寻找孩子的兴趣点,点燃它,而不是浇灭他。用这个兴趣点去激励、去赞赏我们的孩子。留意孩子的行为,留意孩子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让孩子自我探索,自主学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