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师笔记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2-12 14:32:54.0读后感298

  收到《教师笔记》这本书的同时,我情不自禁地粗算了一下,原来我和王娅莉老师结识至今也不过四年有余,但是我总觉得我们已经认识了很长的时间,我一直称呼她“娅莉姐”。在我心中,娅莉姐比较“雅”,像“女神”,而我,有点“野”,接近“女汉子”。

  初识她,是因为她老家的一个亲戚成为了我的学生。这几年,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她的一些生活轨迹:知道她从汉滨回到了高新,知道她又走进了钟爱的课堂,知道她正带动着高新区新教育的蓬勃开展,知道她搬了新家有了自己的书房,知道她的女儿和她更像一对“姐妹花”……

  我发现,其实我们身上有很多相同的身份,比如:都是母亲,都是教师,都是新教育人,都是自考本科,都是省级教学能手……在我看来,我们也有很多类似的性格品质,比如:都是发自内心的爱学生,都喜欢课堂,都有点小浪漫的情怀……但是,我们又有太多的不同,比如:我们学段不同,她主攻中学语文,我扎根小学数学;她坚持纸质书的阅读,坚持每天的读书分享,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这些都是我不曾坚持做到的;再比如,她能把教育工作中的困惑与思考写出来,这种思辨精神与勇气是我比较欠缺的。

  这本书,书名不诗意也不高深,这的确也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娅莉姐明明就是一个知性又雅致的人。但是,《教师笔记》这简单的四字书名也恰恰印证了她淡雅平和的性格特征。直白的表达,透露出一个教育人坚持纪录教育生活的执着以及身为教育人的简洁与反思。
教师笔记
  这本书,写给家长,也写给老师和学生。打开书,我首先被“父母、老师长大后,往往忘了自己曾是孩子”这句话所吸引。一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孩子;二是当我们长大后总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影响孩子。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大孩子”?

  《教师需要在荣誉感中前行》是我阅读的第一篇随笔。只看题目,我就有一种预感:这一定与娅莉姐的专业成长故事有关。细细读来,让我深有共鸣。这篇随笔中不仅有她成为省学带的激动与努力,也有骨干教师一路成长的辛酸与感恩,更道出了所有愿意不断奔跑的人的动力之源——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外在的推动,需要荣誉,更需要深入人心的价值认同感。

  作为一名教师,《谈答题模板的危害》这篇随笔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学生、教师、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迷茫和焦虑。也有不少家长问我:张老师,能不能利用暑假把我儿子的数学成绩提上去?每每听到这些,我既能体谅又觉得无奈。依靠模式,错题可能会减少,但是数学思想方法却无法速成。正如娅莉姐文中所写:短期效应,限时提升,过早的模式训练,孩子们的大脑又怎能不僵化?老师的大脑又怎能不僵化?

  还有很多写给老师的篇目我都深有感触:《假如你的课讲失败了》把我代入到自己曾讲过的一些不成功的课堂;《我身边的好老师》为我们描绘了繁忙之余汉滨教师的精神群像;《木落雁南渡,深涧桐花香》让我回想起这些年送教送培的经历……我很感谢娅莉姐能够记录下这么多教育生活的经历,让我们阅读、反思和幸福。

  作为一名准初中生妈妈,书中很多教学案例、随笔都吸引着我认真阅读。比如《警惕孩子的阅读选择》一文中,学生们分享的各种“冷门”书籍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也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我校集中开展图书排查的经历。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如何“设立一道阅读的防火墙?怎样将不适宜青少年阅读的书籍拒之门外”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一起思考和行动。又如《怎样喊孩子早起》也让印象深刻。说实话,“早起”真是我最头疼的问题。儿子是个阳光的少年,但是即将上初中的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独立早起。一年四季,我都是他的“人工闹钟”。娅莉姐提出的“激励式”和“打卡式”两种办法,我觉得很有必要尝试一下。还有娅莉姐与女儿的书信,让我感受到书信传情、见字如面的魅力。书信,不仅可以更有效更委婉的表达关心和建议,也是构建健康和谐亲子关系的策略,很值得我借鉴。

  书中娅莉姐的很多观点、金句让我很有共鸣:比如“一个小时的讲座,我得有三个小时的容量”“讲师如果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怎么打动别人”,这是一名合格培训师的素养;“只希望赶快中考,赶快拜托他们离开”“每当我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的时候,书里面所读过的爱的教育就被抛到九霄云外”,这是每位教师都会有的无奈;“回想这些年,我面对的所有考验,所有顺利完成的事情无不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努力就行了,就像牵牛花,每一天都往上爬一点”,这是多少个“不聪明却又不服输”的人成长的缩影……

  在《读李焕龙〈阅读者〉》一文中,她写道:一个爱书的人,是温暖而明亮的人,他把阳光心态和睿智思考分享给很多人;一个爱书的城市,是温情的城市,人们因阅读而宽容优雅。我想再加一句:一个爱书的老师,是仁爱的老师,学生因老师的影响而更加美好和阳光!

  由衷地祝贺娅莉姐《教师笔记》的出版!很抱歉,这本书我还没有全部读完,但是我能感受到校园是娅莉姐自由的天地,生活是她写作的不竭源泉,坚持是她不断奔跑的最大财富。她有温柔的外表,有趣的灵魂,还有敏锐的感受力和表达力,这一切都使这本书既平实,又有力量!

  正如纪录片《寿司之神》中说的那样: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是敬重的关键。很幸运,能与像娅莉姐这样的一群教育人同行。我也要继续努力,和大家一起心怀热爱,且共从容!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