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中国文脉读书笔记1000字

admin2022-07-21 14:48:29.0读书笔记584

  特别崇拜余秋雨先生,读他的《中国文脉》一书兴致很高,第一遍先看热闹,匆匆读了一遍,印象不深,但有意犹未尽之感,于是再次拜读,细品慢赏,从中得到许多收获。分书内和书外两种收获。

  一、书内收获

  余先生主要沿着历史的线索,脉络清晰,文笔优美。他分析中国文脉的起源,“文脉的原始材料,是文字。”“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虽然在文句上还没有构成文脉之始,但在书法上却已构成了。”

  他又以浓墨介绍了诗经,“终于听到声音了,那是《诗经》。《诗经》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

  他对诸子百家的笔墨稍淡了些,“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
中国文脉
  他对汉代的汉赋进行了批判,却对司马迁情有独钟,“很快就到了汉代……大家说,他(司马迁)借用文学写好了历史;我补充,他又借用历史印证了文学。”

  他以曹操、阮籍、陶渊明等人物代表把魏晋文脉分为三段论。

  我更惊叹于,他分析南北朝时期,说,中国文化不再只是流转于黄河、长江之间了。经由大兴安岭出发的浩荡胡风,茫茫北漠,千里西域,都被裹卷,连恒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波涛也隐约可见,显然,它因包容而更加强盛。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可以作为这种文明大汇聚的最好见证,因此我应邀在那里题了一方石碑,上刻八字:“中国由此迈向大唐”。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启发我看问题的角度和格局要大,要宽。

  “唐代是一场审美大爆发,简直出乎所有文人的意料。……大唐即是中国文化的平台,又是中国文化的熔炉。即是一种集合,又是一种冶炼。”

  宋代“使文化和政治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高端联姻’,文化感悟和政治使命混为一体。”

  “元代的诗歌、散文,确实不值一提。但是,中国文脉在元代却突然超常发达。那就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一个重大缺漏,在元代这个不到百年的短暂朝代获得了完满弥补。这个被弥补的重大缺漏,就是戏剧。”

  “明清两代五百四十余年,中国文脉严重衰弱。……在文学上只剩下两个光点:一是小说,二是戏剧。”“中国近现代文学,成就较低。……偌大中国,没出过一个近似于王阳明的哲学家,也没有出过一个近似于曹雪芹的小说家。”

  二、书外收获

  当我掩卷回望时,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轻的身影躲在半山腰的书屋里与古人对话,风雨过后,他迎着阳光走下山去,浑身充满了力量。又看到一个中年的身影冒着生命危险,脚步穿梭在世界各地,他总是站在各种文明的发祥地久久凝思。,不知不觉,这两个身影已成为我心中的追随者,愿穷其一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