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900字

admin2022-12-07 15:00:04.0读后感280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简述了高尔基(阿廖沙)的童年故事,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家业变得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甚至在一次阿廖沙犯错误后,将他打个半死,失去了知觉。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童年
  但好在这里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慈祥的外祖母。而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她给了阿廖沙爱与温暖。后来,他认识了进步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由于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而在家,因为与继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为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童年本该是懵懂的,美好的,自由的,无忧的,温暖的,活力四射难以忘怀的;而阿廖沙的童年却生活在充满了暴戾、黑暗、丑陋、污秽、残忍中。舅舅们的自私,外祖父的残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如影随形,好在阿廖沙有外祖母,那个会把他真正当孩子抱在怀里逗弄的外婆,那个会讲美美哒童话、美好哒民间故事的外婆,那个心胸宽广包罗万象的外婆;还有“小茨冈”“好事情”这些善良、正直的人们,是他们给了阿廖沙光明、温暖、力量。

  正因如此,阿廖沙才没有被那些黑暗的丑事和腐蚀人的心灵的恶势力所压倒,所毁灭;反而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富有同情心的真正的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