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000字作文

admin2022-11-16 21:15:34.0读后感406

  本学期,工作室启动组员共同读书活动,全体成员在本学期需要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论语》和《陶行知文集》三本书,现将我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悟总结如下:

  一本教育经典,随着处境和心境的变化,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曾经作为一名师范生时,读过这本教育名著,那时对教育教学既憧憬又懵懂,读到书中的做法,想象着自己以后当老师了也会这么做。而今,已有十几年教学经历的我,却满是困惑,再读这本书时,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幸运的是,因为工作室的要求又再一次抽出时间来细读这本书,开启解惑之旅,我倍感欣慰。

  01我适合当老师吗?

  书中第一篇就有“灵魂的拷问”:你适合当老师吗?于是把这个问题又重新思索了一下。在教学的十几年生涯里时常出现否定自己的想法,总觉得当一名老师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老师”这个职业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里不只一次的提到我们面对的学生,也就是孩子,是“经常在变化的”。他们是发展中的人。而“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一个儿童”。我从内心里信服这个观点。

  在日常教学中,我的班级有一名学困生,是一位有点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基本不和其他孩子说话或者一起玩,总是一个人静静在坐在那里。作为一名刚上班的积极青年,我满腔热血,觉得每个孩子都有办法教好,不能随便放弃或否定每一名学生。

  为此,我几次找他的家长谈话,希望有所帮助。一次又一次的交谈,毫无改善过后,当他的父亲失望地对我说孩子是个“智障”时,我很惊讶。因为家长的无力和无耐,选择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变化,而我每次都会跟他说:“请相信,过段时间他一定会有起色”“请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他一定会有起色”……我相信他。

  慢慢地,他有了很大的进步(请忽略他的成绩),课下他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也可以在大扫除时主动帮忙分担任务了……正如书中的这些句子:“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崇高的教师工作,那么,我们心中就应对人,对其身上的良好本质具有无限的信心。这不是对某个抽象的人的信心,而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中发育成长的儿童的信心”……细细品味这些句子,我早前懵懂的想法里都有它们的影子,现在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打磨促使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
  所以,我适合当老师,我找到了一个理由!

  02我对学生的评分有力量吗?

  书中第十七条建议“评分应当有力量”中告诉我们:“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绩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学生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依靠这股力量。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段话使我很受启发,回想自己在任教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才惊觉,原来,一念之间我们就有可能给了某些孩子们享受成功的机会。

  我教过一个孩子叫小强,因为父母在外地打工,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着,老年人溺爱孩子,小强在家里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日记过得肆无忌惮。他经常完不成作业,无视课堂纪律,不仅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这让我头疼不已。

  我找他谈了几次话,教育他要端正学习态度。他虽然表示会改正错误,可没过一天,课堂上又不愿意听讲,作业还是字体潦草,满篇错误。同学们也讽刺他,疏远他,渐渐地,他情绪一落千丈,对我也敬而远之,有时在校园里遇见我就像老鼠遇见猫一样,掉头就逃。

  看到此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既着急又有深深的挫败感,该怎么才能让现状有所改变呢?我反省自己最近对他的态度和评价,的确,对他我还是不够有耐心,我不能因为看不到他的进步就对他投以怀疑的目光。对于这种成绩差、有缺点的学生决不能让他们掉队,如果我作为老师,给他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不给他爱和鼓励,他更不会信任自己。那一刻,我决心重新认识他!

  当再见到小强时,我主动和他打了招呼:“小强,早上好!今天你这么早到校呀!你家离学校可不近,你一定每天都坚持早起了,真了不起!”听完我的一番话,他突然脸红了,低着头小声地说了声:“老师好!”然后迈开了大步跑进了班里,跟平时那个垂头丧气进班的孩子好像有些不一样了。

  从那以后,我一直暗暗地注意着这个孩子,努力找到他的闪光点,经常当着同学们的面肯定他的表现,表扬他每天坚持早起到校,表扬他父母不在身边,却能衣着干净整洁,表扬他不乱丢纸屑……课堂上只要发现他能坚持坐住几分钟时,我便让同学们给他掌声,鼓励他试着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课下我抽出时间耐心地与他交流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请爷爷奶奶在家帮忙鼓励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再让爸爸妈妈多抽空和孩子视频,让他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注。

  慢慢地,之前那个调皮不爱学习的孩子变了,课堂上常能看到他坐得直直的身影,翻开他的作业本,字体虽然不够漂亮,却是一笔一划书写的。课下他还常常主动到办公室找我聊天,告诉我爸爸妈妈还有多久就可以回来看他,久违的笑容也出现在他的脸上,这个满脸精神气的孩子跟之前判若两人。那一刻,我才发现,信任的力量有多大,一念之间,我又收获到了一个好学生。

  小强的改变让我意识到,平时在教学中,给予孩子评价时,不光要将关注点放在优等生身上,更要给后进生恰如其当地评价,同时,适当增加夸奖力度,欣赏后他们的点滴进步。当他们不敢发言或回答问题不完整甚至错误时,我应该耐心地对待,热情地启发,给予更多地理解和宽容。比如:“孩子不要紧张,老师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上课开小差了,我就对他说:“如果你能跟我们一起学习,我一定会给你点赞。”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就会说:“你真会动脑筋,我们都向你学习。”……这些鼓励性的语言,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获得满足的同时也让我的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03我的课准备的充分吗?

  今年,我跟班走教三年级语文,三年级有作文课,在写作中,有的学生错字连篇。一个叫新悦的同学,一篇二百六十字的作文,光错字就有35个,我不明白为什么天天写字还有那么多错别字?明明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学过这些生字了……本学期,我们学习“转述句”,从教学第一课时我就根据练习讲解“转述句”,结果8周时间过去了,还有学生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真是令人心急如焚。

  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十条之后,我明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作者在第十条里向我们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知识点上犯错误……”这样看来,像上面写错字的同学也许根本就没有弄懂形近字的区别,那些不会“转述句”的同学,也许在第一节课他们就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才会出现后来都不会的现象。

  曾经听一位同事说:“孩子们写作文怎么不会加标点呢?这很难么?”我说:“你教过孩子们怎么加标点吗?上课时有过针对性训练吗?”同事很诧异,“这还用教吗?学生天天学课文,耳濡目染也该会了,再说,教材中没有这样的教学要求。”我会心一笑,“那现在碰到问题,总不能回避了吧。”

  小小的标点符号,在老师这里小菜一碟,轻而易举,在学生那里却不同,虽然每天都接触熟悉的标点,可孩子的理解毕竟是无意识的,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并加以训练。我给她支招:“在黑板上写一段不加标点的文字,与学生一起加标点,理解每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多指导练习几次,看看是不是有所提高。”后来,这位老师告诉我,果真凑效了。

  新授课,每位老师都在备,为什么有的老师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呢?原因很多,但关键一点,还是教师备课时是否真的做到了对知识的通透把握,而不是想当然,蜻蜓点水。新授课,我们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等,用心去做,力争做到极致。正如《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学生思考得愈多,在周围世界中见到不懂的东西愈多,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强,而作为一名教师,工作起来也就愈容易,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愈多。”

  最后,奉上网络上流行的新时代老师的标准送给教育路上热情又彷徨的同仁们: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惘。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忍得了奇葩,护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

  教育路慢慢,未知的旅程中我将通过读书来垫起自己的高度,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见解,通过诵读新课标的要求及观看名家解析,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开创性见解,要让自己的人品受学生敬重,让自己的课堂受学生喜爱,从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陶行知语)。

  愿自己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宁静淡泊,执著坚韧,用一颗敏感的爱心,用一腔教育的赤血,将对生命的关注与珍视放在第一,守着一个“真”字,做好一个“实”字。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