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刻意练习读后感2500字

admin2022-12-21 18:00:58.0读后感291

  2021年的奥运会,“全红蝉”“谷爱凌”“苏翊鸣”三个小将横空出世,让我们很多家长们既羡慕又惭愧。我们不禁好奇他们的成功究竟是天赋异禀还是勤奋异常?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不妨读一读这本《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它会给你一个实用、严谨的科学答卷。

  《刻意练习》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作者有两位: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罗伯特·普尔是著名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作家。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科学写作,在世界最有名望的两家科学出版物《科学》和《自然》担任编辑和作者。他们多年研究国际象棋、音乐、医学、体育等领域最杰出的人才,最终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练习,又不等同刻苦。

  摒弃“天才”论

  相信练习的力量

  作者研究了莫扎特、帕格尼尼、天才跳高运动员唐纳德·托马斯等等大量天才后发现,人们之所以对所谓天才有“他们生来就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训练仍然可以变成杰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本能向往。天才的宣传者们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诸多细节,以至于使我们认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优秀,毫不费力就取得了成功。著名篮球明星科比,当记者问:“你为什么成功?”科比反问:“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我们只看到了科比的成功,却忽视他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杰出的能力。
刻意练习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天赋可能在那些刚刚开始学习某项新技能或能力的人身上发挥着影响,影响着他们的表现,但是,在那些致力于发展某项技能的人之中,究竟谁是最杰出的人物,练习的程度及有效性则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辨认“真”练习

  提高练习的效率

  天才唯一的秘诀是练习。那我们不禁反问,我们也一样的学习、努力,为什么就没有成为天才呢?显然问题在于练习方法。区别于我们的天真练习,刻意练习有着明确的目标、专注的状态、及时的反馈以及走出舒适区4个鲜明特征。

  认真回忆我们求学路上成功的经验,教学水平的修炼,名师的成长之路,无一不是在使用刻意练习。数学计算练习一向都是枯燥的,想要保持学习的动力,不能只靠孩子那虚无缥缈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因此在教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时,我要求每天课前小组成员互查乘法口诀,形式多样,比如,顺着背、倒着背、竖着背、横着背,同桌之间,你说前面两个乘数,我说积;我说积,我说乘数,男女PK等等。课后作业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扑克牌游戏,学生始终保持专注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又如在教学中遇到:5×7=()×7+()=()×7-(),学生困难重重。我利用乘法的意义,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建构意义,并进行拓展延伸,5×7=()×5+()=()×5-(),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练习,学生虽然不会说,但是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学习效率和效果有了极大的提升。

  跳出舒适区

  促进自我的成长

  诺埃尔·蒂奇将学习分成了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如果不迫使自己跳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当走出舒适区,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瓶颈,这些关卡看着很难,好像克服不了,但是越是这种情况,跨越障碍的最好办法就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借助导师、同伴的力量,克服障碍,我们终将获得成长。

  边干边学,让刻意训练成为工作一部分,这是刻意练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核心任务设计”是最近的热门话题,从一开始的一无所知,毫无头绪,我们微团队一起参加东莞市每周一次的“品文·读课”及“新教师·新成长”活动,共6个小时理论和课例的学习让我们收获颇丰。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数学“核心任务设计”比赛,积累经验。为了让听更有效果,我还布置任务,团队成员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写学习心得,新教师模仿名师上课。我相信,通过刻意训练,我们一定获得不断成长。

  遵守“黄金法则”

  成为优秀的导师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训练方法的技能,它既能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这一相辅相成的过程就是学习的黄金法则。对刻意练习原则的运用,是一名优秀导师策划和设计练习的最佳方式。

  技能比知识重要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最重要的就是动手做。作者强调你的才能取决于你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你知道什么。现代教学家也发现,效率最低的教育活动就是“说教式”授课,最有效的教育活动就是具有互动因子的干预,比如角色扮演、实际案例分析和实习培训等。刻意练习的准则就是学以致用,通过尝试、犯错、纠错这一循环提高练习的表现。如,国家课程改革,更侧重在具体情境中,提取有用信息,再解决问题能力。我们6年来致力于课堂改革,想要改变我们教师说、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我校推进的小组合作也是对老师和学生技能的刻意训练。

  着重改进技能训练方法

  2014年一项针对放射科医生的研究表明,放射科医生筛选出癌细胞的准确率难以提升的主要问题是他们难以获得对诊断结果的反馈。2015年,澳大利亚建立了一个X光片库,放射科医生能够任意观察X光片,判断其中是否存在病变细胞,并实时确认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一段时间之后,所有参与这项训练的医生,他们的诊断能力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可以获得即时反馈的强化练习就是非常典型的刻意训练的方法。

  在我校,为了全面推进“合作学习”尝试做了很多工作,年级老师一起学习合作学习动画35策;科任老师齐心在班级推进合作学习;每月一策略,两周一小结,针对反馈,及时调整,这一系列无不是刻意练习。我们看到显著的效果。

  刻意练习并不复杂,总结其关键词:目标明确,专注投入,及时反馈,不断挑战舒适区,找优秀导师,强化动机,坚持练习。也许这些词你都听过,如果没有践行,也许你会将其归结为正确的废话。从这本书开始,从此刻开始,给自己或者帮助他人做个刻意练习,让效果自然可以证明它的价值!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我想说那1%的灵感更需99%的汗水千锤百炼地打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