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圆圈正义读后感1600字

admin2022-12-16 14:38:42.0读后感1501

  《圆圈正义》是法学教授罗翔出版于2019年的畅销书。作者在本书中运用特有的坦诚、自省而尖锐笔调,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的理念与现实、分析了社会热点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学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这本书不仅启蒙读者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在于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之所以看这本书,首先是对这本书的作者很感兴趣。这本书的作者罗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研究所所长。2008年至今入选历届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2018年入选中国政法大学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优秀导师。罗翔老师一直在学生中坐拥超高人气,并被封为“刑法小王子”,也是司考名师,曾因为授课视频意外走红网络,粉丝数量一度达到1000多万,被称为“最火的讲法律的老师”,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法律讲堂了。他擅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枯燥的法律知识,犯罪人通常用“张三”举例,因此“法外狂徒张三”也成为一个有名的网络名词。他的很多案例都是脑洞大开,比如:男女朋友要分手你不得不明白的法律知识、世界难题母亲和女朋友掉水里先救谁?如果熊猫咬你你能不能打死熊猫?或者要饿死的时候能不能吃熊猫?都非常的幽默风趣、深入浅出讲了大家觉得艰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很多人觉得罗翔老师如果不讲课去打官司的话一定很厉害,于是编出了这个段子。他如果出庭打官司,“失常发挥把对方当事人送进去,正常发挥把对方律师送进去,超常发挥连法庭敲锤的都能送进去。”
圆圈正义
  带着对作者本身的兴趣,我读了罗翔这本《圆圈的正义》《法治的细节》等书籍。我才深刻认识到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是狭隘的,对自由、功利、正义、法治的见解十分幼稚。相信大家在网络上,或者在现实中看到的每一桩案件,都会全然沉浸在自己的同情心和同理心里。其实大家都明白,法律正义的定义,其实也是人为不断的去裁定、商榷的,至于到底是否公平,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书中说,法律的公平正义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圆圈正义》一书把理想中完美的“圆”比作正义的应然状态,现实中所有不完美的“圆”就可以看成正义的实然状态。看到了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也让自己知道了我们自身也远没有自我想象中的那么高尚。书中既有对法律、犯罪、道德和自由的一些思考跟感悟,也有对自身的审视跟批判。罗老师把这种完美的“圆”作为法律永远的追求,而现实中的正义因为其不完美,所以我们会对理想中的正义心存敬畏。书中通对过往一些热点事件的总结,作为一个刑法学家,从刑罚角度阐述了看法。比如江歌案,张扣扣案,和于欢辱母杀人案。从书里面我也找到了困惑我的问题的解答,比如说律师为什么喜欢给坏人做辩护,舆论能绑架司法吗?等等。

  刑法是一把双刃剑,既要面对犯罪人以保护国家,也要面对权力本身,防止权力被过度的滥用。不要轻易抡起道德谴责的大棒,动辄站在道德制高点教训他人。“高低等级的快乐取决于是否能体现人的尊严,越能够体现人的尊严的快乐就是越高级的快乐”。法律只是道德的载体,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它不可能要求每个人做一个“理想人”。它既要尊重民众朴素的道德情感,尊重舆论的感性表达,也要超越民众的偏见,防止多数人的暴政。道德的使命首先是自律,而非他律。客观犯罪是法制不发达的产物,刑法的合理性不是来自形而上学的推理,而是来自它服务的道德观念。真正的道德榜样,在于我们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良知。

  “良心是唯一不能从众之事。”读《圆圈正义》,像是给自己降温,随时提醒自己不管生活和工作怎样,不管人事与情感怎样,都要时刻保持自省与谦卑,时刻去关爱具体的人和事,不要总被宏大叙事所感动与绑架,也不要陷于虚无与未知的恐惧,要坚定地活在每一个当下。特别是不要被知识所迷惑,不要被所学所知蒙蔽自己的良知,而是要认识到自己的有限,用自己的良知去驾驭所学所知。

  在这里我想用罗翔老师的话送大家:“每天都只是一个礼物,昨天的已成为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我们唯一能拥有的就是今天,所以今天是一个礼物。所以我们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今生是我们的哨岗,站好哨就可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