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1200字左右

admin2022-12-06 16:16:29.0读后感354

  《论语》中有一个词——君子不器。意思是真正的君子不应受外界影响,须以“博学多闻”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做到“师者不器”。漫步于书海,徜徉于散发着书香的字里行间,当语言文字触碰心灵的瞬间,潜藏于心间一隅的热情被点燃,于是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于永正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楷模,令人莫名的心生敬畏。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于他的《我怎样教语文》,细细读之,多年来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疑惑,顿时茅塞顿开。这本书文字如小泉流水,娓娓道来,仿佛于永正老师就站在我面前,神态慈祥,和蔼可亲。他愿意倾听一个末学后进教学中的烦恼,愿意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来为我排忧解难。

  于老师告诉我们:首先,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写字、读书、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繁琐的分析和讲解没必要。把读和写抓住,一句话: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其次,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确要”少做题,多读书”。他指出,会写的前提是多读。书是最好的写作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你怎样写作文。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关注表达。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重视课外的阅读。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特别提出提升学困生语文水平的一种方法:读课外书。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好书,例如:国内外著名童话,专为青少年改写的古典名著等。总之,一定要有情节的,这样才能引发阅读兴趣。要出声读,不是默读。因为出声朗读是一种开发右脑的训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读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还可以帮助记忆。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什么时候发现孩子读书顺畅了——特别是读从来没有读过的文章。这就说明,他的语文水平上来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

  再次,要重视写。一是写规范字。汉字,不仅每一种笔画都有其书写要求,而且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结构形态。但是如何搭配笔画、协调偏旁、平衡重心、衬托照应,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而这都在字帖里。所以,他认为写好汉字离不开读帖、描红、仿影、临摹等方法。二是重视课堂小练笔和写日记。课堂上除了让学生读,还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小练笔让学生写。日记从篇幅上看,可长可短,日记内容包罗万象。总之,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两条线不放,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指日可待。

  此外,于老师还详细阐述了他的“五重教学法”,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这是于老师四十多年来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思想工作以及心理教育,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岁月年华,我们总爱期盼一场唯美,总想实现一个心愿,总会设计一个愿景。有所爱,有所期待,而我也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静下来,沉下来,把自己放到书中去享受阅读带来的幸福与充实。行走在教育之路,行走在心田上,做一朵倔强的花,开在生命的旅途。用灵魂仰望星空,无论风雨,蕴积盛开的力量。

  给生活一个微笑,给自己一个微笑,路还是要继续走。学会享受生活!至于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刻意的忘记也不要刻意的想起,有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变的淡漠,只是回忆仅此而已,让我们学会朝前看,一切都会变好。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