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800字

admin2022-11-27 19:40:50.0读书笔记439

  暑假里,一口气读完了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掩卷沉思,不仅感概万千:这篇小说既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它只是选取了阿富汗的一个普通家庭作为故事场景,用细腻而温暖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善良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的故事,但其中揭示的主题却发人深省,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不是专属于阿富汗的主题,而是有关人性之旅的,无论什么样的种族、文化和宗教背景,都能接受它。”

  小说中的哈桑是一个非常单纯正直而又忠诚勇敢的仆人:他可以为阿米尔挺身而出,也会替阿米尔“背黑锅”,可他却从未因此而心生怨言,而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以当然的。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阿米尔,正如他的那句经典话语——“为你,千千万万遍。”读到这里的时候,除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的感动外,还有一种让人揪心的疼痛。我想,这的确是人间至善至美的话语了,它也象征着人性的至善至美。

  可是,这种至善至美被阿米尔的自私和怯弱给毁掉了。在看到哈桑被自己的父亲赞扬和宠爱而阿米尔自己却遭到“冷漠”甚至轻视的时候,他的心理失衡了,嫉妒、不满和愤恨充斥着内心。于是,他和哈桑之间建立的友谊大厦轰然倒塌了。为了重新夺取父亲对自己的关爱,阿米尔开始了自己的“罪恶之路”。先是目睹哈桑为自己奋力追回风筝却遭邪恶的阿塞夫施暴后,自己却袖手旁观。虽然他的内心也经历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和自责,但他终究是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甚至有些残忍的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懦弱和自私做挡箭牌。然后,他又设计栽赃给哈桑从而令他们一家不得不离开他的家。可是,哈桑明知自己没偷阿米尔的手表却不做任何辩解,只是默默地离开了。在他看来,自己的少爷这样做肯定是有理由的。
追风筝的人
  故事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认为两个孩子之间的纯真友谊是美好人性的显现,而阿米尔为争夺父爱而栽赃陷害哈桑同样也是一种人性,只不过这时显现的是一种邪恶的人性:因嫉妒而让人性扭曲从而显现邪恶的人性。这样的恶发生在一个只有12岁的孩子身上,这更证明了我们人性深处深藏恶的普遍性,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性的复杂。

  从此,阿米尔背上了沉重的心灵枷锁,即使后来随父亲移居美国这种阴影也始终没有消除。当阿米尔后来从父亲的朋友拉辛汗那里得知哈桑在阿富汗动乱中因保护主人的房子而遭塔利班残忍枪杀的消息后,他内心的苦痛和愧歉达到了极致。可同时,他也从拉辛汗那里知道了一个惊天的消息:哈桑和自己竟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顿时,他的整个世界都混乱了,他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残酷的事实……惊讶、疑惑、懊恼、悔恨、醒悟和羞耻让他经受着比之前的心灵枷锁更沉重的心灵负担。我认为这样的心灵熬煎更能考验一个人的人性。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受着苦苦熬煎的阿米尔面临着灵魂的拷问和心灵的抉择。非常幸运地是,阿米尔最终还是决定踏上这条自我救赎的道路,正如小说中拉辛汗所说“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写到这里,我认为阿米尔的心路历程是很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罪孽”。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曾犯过这样那样的“罪孽”,只是有的人为此深深忏悔并努力去弥补过失,而有的人却从未这样做过。

  当阿米尔再次踏上阿富汗的土地时,看到的是一个饱经战乱、满目疮痍的景象:无辜平民被任意枪杀,大量古建筑被肆意毁坏,偷情的情侣被当众用石头活活砸死,一个男子为了家人的口粮而出卖自己的义腿,昔日的大学教授如今跪在废墟边上以乞讨过活……而这一切的一切又是谁造成的呢?作者把矛头直指当时的塔利班政权,正是因为他们一系列的暴力统治才把一个原本被称为“中亚珍珠”的美丽国家给彻底毁坏了。但我想说的是,这些暴力只是造成悲剧的表象,根本原因还是人性的邪恶,是人性的恶之花正肆意地开放在阿富汗这片土地上。这点在阿塞夫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阿塞夫是个严重的种族歧视者,他认为阿富汗应该由普什图人统治,哈扎拉人应该被清理。他将哈扎拉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当做发泄自己变态兽欲的奴隶,这不是人性的邪恶又是什么?

  在经历重重险阻和付出巨大代价后,阿米尔终于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阿塞夫的魔掌中救出。但此时的索拉博已遭受了沉重的心灵创伤而变得冷漠痴呆,毫无生气,给人一种窒息的绝望。但作者最后仍给了我们一丝光亮——当索拉博看到阿米尔将对方的风筝割断而取得胜利时,“他嘴角的一边微微翘起。微笑。斜斜的。几乎看不见。但就在那儿。”索拉博的微笑让我们看到了阿米尔的努力付出终于得到收获,虽然收获是那么微小。

  当阿米尔拉着风筝努力奔跑时,默默念着“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儿时最好的伙伴哈桑的经典名言在自己心里重新响起时,他已经完成了自我救赎的心灵之路和人性的回归之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