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终身成长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1-15 14:27:17.0读后感634

  接到工作室让写读书感悟的信息之后,我再次翻开了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这本书是今年上半年,教育局为教师志愿者所赠,现在我们再一次与疫情奋战,再读此书,汲取力量万千!

  读《终身成长》,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就是——成长!让我想到樊登的一段话:“我相信翻开书来学习的人都有机会变得越来越好,因为如果了无生趣的一个人不可能买来一本书,一页一页的学习。一个人能学习,证明他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也证明他内心有足够多的能量。一个心中没有改变自己力量的人,是不可能对学习有兴趣的。一个人没有了学习的能力,没有了改变的能力,终身成长更无从谈起!”

  我也借这本书谨就“成长”这个关键词来分享我的以下感悟。

  一、正视可以成长的自己——身处逆水的小舟

  书中提到: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眼中,个人能力是固定的,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得到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一场比赛,被炒鱿鱼,被拒绝……这些都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如果你足够聪明,是根本就不需要努力的。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眼中,则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展现自己的才能;自身没有成长,即没有达到想达到的目标,或者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意味着失败;努力是可以使自己变得聪明、更有才能的。

  我们可以选择思维模式,是逃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还是正视,像对待欢喜一样真诚?

  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回答问题,那个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希望举起手来老师就能看到,希望自己想回答问题老师就叫他,几次之后,如果自己没有发言的机会,或者回答错误之后,可能后面这多半节课,都不会再举手了,也就放弃了纠正自己错误的机会;但是相对于他们来说,那些成绩并不那么出色的学生,却一遍一遍的举起手,甚至高举过头顶,一天一天过去,就会有高举着手的同学,超过了那些默默把手放下的同学。成长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自然会退。
终身成长
  我们在辅导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或者给学生讲题目的时候,大概都经历过从满目慈爱变得张牙舞爪,还经常对孩子说,你今天犯的这个错误,我有没有提醒你?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而这句张牙舞爪的话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这件事你不能怪我,要怪就怪你自己。其实这是我们在跟孩子划清界限,我们觉得自己不想,也不能被批评。所以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是撇清关系,迅速找到一个可供指责的对象,这就成功了。往往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发飙就是这样。而且当我们和孩子站在对立面,撇清关系之后,那些写作业写到晚上10点、11点的孩子,并不仅仅是他们写作业慢、边写边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身边有一个在一直唠叨的人,分散他的注意力。

  “面对和承认”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天才们因为自己拥有的优势而得意忘形,不去学习如何努力奋斗以及如何面对挫折。”那棵长在陂上的萝卜,起初看似比别人长得高大茂盛,但是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一阵风雨过后最先摔倒的可能就是它。

  我们总在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但是往往忽略了,最应该正视的就是可以成长的自己。先从自身的改变和成长做起,当我们可以正视自己的张牙舞爪,正视自己的唠叨是在分散孩子注意力,正视自己想逃避责任,我们才有完全接受自己的可能。

  二、接受需要成长的自己——坚硬我们的树瘢

  “相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常用逃避风险的方式去选择容易的成功,成长性思维方式的人往往更愿意去挑战,他们会坦然接受失败的行为,但是他不会接受失败的身份,他们会不断的去尝试。”正是在这种屡败屡战的“失败”中,他们个人的能力得以不断地成长。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们可能都经历过孩子生病,尤其是刚接触集体生活时。当一个孩子被不断的精细化喂养,精心化照顾的时候,他的身体一直处在“成功”的状态,但是正是由于外界帮他逃避了细菌的攻击,当他一旦自己在集体中生活的时候,他的身体扛不住细菌的攻击,就会生病。我们的身体其实和脑子一样聪明,当身体一直享受不努力的“成功”所带来的成果时,就会误以为这是常态和必然。身体也得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授意,去巧妙的“藏拙”,身体里对抗细菌和病毒的“小战士”也还会以为,他们与细菌和病毒之间依旧隔着“天然的”玻璃板,他们回避、甚至躲藏,身体就一次一次病倒、受伤。

  而那些放养的孩子,在自己的身体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的汲取营养,不断的成长,就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他们的身体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变得坚强。就如同一棵树,它的树枝被砍掉的地方会结痂,形成树瘢,变得更加坚硬,而不是溃烂折断。一棵树尚能接受“失败”,何况我们作为最具灵性的灵长类的动物呢?接受难看的伤口,才能积聚坚硬的力量。

  在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孩子们的不断成长中,我们会遇见很多障碍、坎坷,也会遭遇到许多的挫折与失败,可能会伤心、失落,甚至灰心、绝望,那么如何走出阴暗呢?我想相信就是最重要的力量,这个相信就像我们人生的底牌,就像我们做生意的本钱,就像大雾里的一块路牌,是方向、是指引、是伴随的力量!而这个力量的前提是接受自己。我们不能逃避所有的细菌,更不能帮孩子屏蔽所有的“失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受,并且让孩子接受,我们与细菌共存,我们同“失败”共生。

  三、改变正在成长的自己——随时勇敢地成长

  光有相信的力量还不够,我们还要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加以改正,才能够不断成长!

  但是在日常学习中,很多的同学在遇到错误或者失败的时候,会选择忽略、逃避,我想根本原因是他们对于成长的疼痛太过于敏感了,无法正视、无法接受、也就没有机会去改变。然而我们作为老师,需要寻找和探索帮助他们面对成长疼痛方法,让他们像树一样,在遇到失败和挫折的疼痛时,会自觉产生改变和成长的反应,然后帮助他们让伤口和隐患变成自己坚硬的“树瘢”!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提到,钝感力提醒我们不要对周围的世界过于敏感,别人的评论要求对我们影响不大,我的核心是学习了没有,进步了没有,有没有变得更好?

  这让我想到一位运动优秀的运动员——羽生结弦。他是许多教练口中的天才,但这“天才”两个字却少不了他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他4岁时为了克服哮喘,开始滑冰锻炼身体,后来爱上滑冰,开始训练。为了克服先天身体条件的不足,羽生结弦都要用别人两倍的时间来努力训练。别的选手每天训练20-30次,他就训练60次,一直“拼尽全力”。

  这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在去年北京奥运会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带着伤病敢在最高赛事上挑战他没有把握的动作,不是为了冠军,只是为了更优秀的自己。

  那是他对花滑运动的坚持,和他在赛场上流血流汗的勇敢,随后,在看到羽生结弦两次摔倒之后,央视对他的解说词是“守一座守不住的城,打一场打不赢的仗。天意终究难参,假若登顶成憾,与君同添青史几传,成败也当笑看。”最终羽生结弦位列第四名,并没有拿到奖牌,但正是他不计成败的努力拼搏,让他成为了这届奥运会的无冕之王,所以在男子花滑比赛结束之后,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封面都给了并不是冠军的羽生结弦。

  “很多我们所认为的天才最了不起的特征,就是他们对学习还有挑战的极度热爱,然而浇灌这些天赋是不断的、无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对挑战的探寻,是事情和我们的期望逆向而行时,依然能够挖掘和寻找力量的能力。”

  最后,我想告诉亲爱的同学们,开始永远比犹豫和想象更重要!希望我们都可以正视成长的风险,拥有“守一座守不住的城,打一场打不赢的仗”的决心和勇敢;希望我们都可以守住不变的成长热情,让每一个今天战胜昨天;希望我们都可以努力应对成长的改变,成为可以对答质疑,对弈平凡,对峙绝望,可以把无尽的荒野,建植成无数的青山!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做成长的自己,以终身的期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