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呐喊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2-11-24 14:48:14.0读后感482

  捷克斯洛伐克汉学家雅罗斯拉夫·普实克评价《呐喊》道:《呐喊》为我打开了一条通向中国人内心的道路,打开了一条理解新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的道路,读了《呐喊》,使人体会到生活的悲剧是何等的相似,它与整个世界是不可分割的,紧密相连而处处相通。无论是“新”还是“悲剧”,这评价与我的感受实是贴合。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所著的小说集,共集短篇小说十四篇,看似星星稀稀,然同辉共耀。我将其分为三部分阅读:吃人、平民、文化。

  吃人

  谈“吃人”,《狂人日记》须得自成一部分。“狂人”实是疯子,又是独醒的清醒者: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不论是以治疗为目的的看病,还是以放下妹妹去世的悲痛为目的的安慰,都是自己即将遭到迫害的预警——他的确生着生理或心理的疾病,是一个受迫害致狂的精神病患者;这种害怕亦是反抗,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疯子。他为什么会反抗?实际上,这种反抗可以说成是觉醒。他的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疯子”与“清醒者”的结合,恰巧映射了“当局者”与“旁观者”,恰巧扭结成了对践踏生命的封建社会的控诉。一件事情,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好坏得失考虑得太多,了解得不全面,反而是旁观者看得很清楚,我看得到,他们在歧视,他们在践踏,他们在吞噬,可是他们看到的只有利益罢了。
呐喊
  平民

  在《药》《明天》《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正Q传》中,对“愚民政策”下的华老栓、充满矛盾的阿Q、“落后农民”七斤等古老中国这些没有知识、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精神状态进行细腻刻画,揭示了悲剧的根源——“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活人享用的人肉筵席”。鲁迅笔下,单四嫂子为儿子求医成了“自残”;丧事成了周围人的狂欢盛宴;七斤一家逃过一劫的幸运不过成了蝼蚁的一次成功偷生而已……这种残酷并非是那种明着的压迫,而是已经渗透到压迫者生活的方方面面。身陷囫囵不自知,他们在接连不断的悲惨命运面前只能感到茫然、无助而终于麻木。他们的人格在此过程中逐渐奴化,“这时的社会风平浪静”或许是讽刺吧。从“平民”到“奴”,恰巧又剖出了国民及民族的根的劣。——这种脆弱的人性,正体现在恃强凌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人格,这就是人性的劣根。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以别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一名普通的社会公民,因心中怨气无法排解而以极端手段报复社会。其实此种现象并非少见,尤其在近年来的中国。今天,我们在这里我问脆弱的人性和国民性的劣根,我们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改变一个民族,最好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文化

  封建专制文化所扭曲、迫害的是古老中国所培育出来的知识分子身上的人格精神。《孔乙己》中与追求尊严的现代“自由人”相去甚远却仍存有温情一面的孔乙己、《端午节》中内心委琐、平庸、虚伪而不自知的“新式”知识分子方玄绰、《白光》中与孔乙己命运相仿最后不堪重负而发疯自尽的陈士成,他们的灵魂被虚伪文化长期熏染,一面“修身养性”,一面“仕途晋身”,他们的悲剧结局不得而知。“只是每到这些时,他又常常喜欢拉上中国将来的命运之类的问题,便连自己也以为是一个忧国的志士:人们苦于没有‘自知之明’”。读到这,我不免轻蔑一笑,又转而低下头去思考,自己所学所想是否“虚伪”了。

  《呐喊》喊出了新文化运到反对封建主义的最强音,喊的是过去,是现在,更是未来;呼唤的是人的尊严、生命的尊严,生命的价值;歌颂的是平凡与伟大,是人与自然,是惩恶扬善的情怀!生命是多么可贵,即使是封建黑暗的社会,总有奋斗的人在树立前进的希望与目标,创造价值,有了人生的价值,就不觉得黄金昂贵,就不觉得人生悲苦、社会黑暗。

  冷骏笔锋下的真挚正是为旧时满天星斗般相似的悲苦的深情呼唤,我听到了,人民听到了,中国也听到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