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后感900字

admin2022-11-09 15:59:00.0读后感355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与我而言是个“自我提升、修身养性、陶冶性情”的过程,更是适应社会、胜任工作、超越自我的阶梯。课题研究”是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即教育、教学⼯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科研研究”。近些年通过努力,虽有一市级课题主持并已顺利结题,但“如何做好课题”还是我的软肋。本周继续“广东省名教师田素梅网络学员的读书分享活动”,阅读书目《教师如何做课题》⼀书,使我受益匪浅,感慨多多,现将学习体会和收获与大家分享。

教师如何做课题  一、选题要“大小适中”

  这里课题的“大”与“小”,是指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课题研究的价值。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选题适合教师,二是选题适合研究领域。

  建议教师从中观层面进行选题,努力做到“小、精、实”。如果从宏观层面选题,涉及的范围太大,需要科研积累深厚,问题比较难以把握;如果从微观层面选题,涉及的面又太小,范围和价值有限;而中观层面的选题既有辐射面,又能够在微观和宏观之间架起桥梁,比较容易把握。

  二、问题与问题域

  《塔木德》中有言:“好的问题常会引出好的答案。”课题选题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必须是一个真正的“问题”,而非“问题域”。“问题域”是指提问的范围、问题之间的内在的关系和逻辑可能性的空间。“问题”能揭示事物之间的具体的矛盾,而“问题域”则不能揭示事物之间的矛盾,只表现事物存在的范围。

  判断一个题目是问题还是问题域,可以简单地看它是否可以转化为问句的形式,是否能给予简单地回答。如果可以转化为疑问句的形式,而且可以给予简单地回答,那么基本就可以判断它是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在努力提升自己,促“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做课题》让我收获颇多,部分地方还需要我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读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优秀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在知识的汪洋中不惧艰险、成功破浪、勇往直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