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学校里的焦点解决治疗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2-21 17:56:23.0读后感215

  “2016年1月25日带队在XXX学校负责区域统考,语文考试最后3分钟,一名学生吸墨水,墨水洒在试卷上,三分之一的试卷被浸污。当时的处理办法:给时间重新抄写一遍。理由:一是给了孩子机会;二是给了学校机会;三是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结果:学校、家长、孩子、老师均满意。”

  “善于反思课堂的教师,才会更清晰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背后原因。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才更能够确保方向不偏移,也才能更清晰自己的教学效果”......这些是以前批注在《学校里的焦点解决治疗》这本书中的只言片语。

  《学校里的焦点解决治疗》是多年前购买的,曾批批画画地阅读了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内容已经变得模糊,重读时像是与陌生的老朋友相会。

  这本书描述和列举了各种行为主义心理治疗策略的使用方法,包括运用功能行为分析、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以及各种有效的行为治疗程序。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他虽然是写给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但他借助案例,以分享经验的叙述方式,给普通教师的教学、管理也是很好的借鉴,比如如何消除学生的问题,怎样利用校园的“偶遇”,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等。

  读完该书,我不禁问自己:焦点解决的核心是什么?应该是聚焦正向,聚焦解决,聚焦例外,聚焦未来。焦点解决它在于未来目标的达成,强调积极因素,而反对将时间和经历投入到对过错的修复中。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视角。这种视角也使我重新审视教育。
学校里的焦点解决治疗
  焦点解决取向并不否认问题的存在,但问题是问题,学生是学生。不幸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经常用负面的或病理性的语言来讨论孩子或学生。当“无法安静坐定、经常违反纪律、经常完不成作业”等负面的语言被过度使用描述学生时,学生本身就界定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做改变似乎基本上没有希望。

  教师每天与学生在一起,既要处理学生之间鸡毛蒜皮的纠纷,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又要关注学生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情绪变化、心理健康等;为确保高效课堂,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等,教师能否从与学生的交谈中分辨出重要信息,并清楚使学生从“现状”向“期望状态”转变需要做些什么,对于解决纠纷、疏通情绪,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学习好、人见人爱,正如没有人不希望成功一样。但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些孩子不写作业、不遵守纪律。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是如何做的,会引导、激发吗?我不敢肯定。

  学生考试失利,家长的批评、老师的训斥的现象屡见不鲜吧,有效吗?往往是越训斥越迷糊。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呢?书中有段对话:

  “看起来我怎么努力尝试,都无法考好。”

  “噢,这听起来真令人挫败。你真的很努力,每次都没有考好吗?”“是的。就拿最后三次考试来说,我真的为每一次考试都做了复习,最后一次我甚至找了一个学习伙伴。她得了A,我才得了C。”

  “xxx,这确实让我印象深刻。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想,虽然你在其他考试中都失败了;但是我更关心的是,你是如何激励自己坚持下去的。你知道有些人可能就放弃了,但你真的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找一个学习伙伴。”

  “哦,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我可以做到’,而琳达的成绩非常不错,因此我想为什么不问问她。”

  “我认为这非常棒!我在想,如果我们能找出你之前的学习方式与琳达的学习方式之间的不同,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时可利用的东西。”

  这段对话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对话一样吗?这样的对话远离了考试成绩不好这个现象,而是聚焦于学生的学习动机,聚焦于解决问题。对话结束了,我们可以推测后面这位学生会做些什么,以后当他遇到问题时会怎样思考。我们相信这位同学会走出失败的阴影,去寻找提高成绩的措施。在他今后人生途中遇到问题,他的思维会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深陷懊悔、自责、抱怨之中。这才是真正的育人,引领孩子在期待中、在正念中走向成功。

  读着书中这样的一个个例子,我深感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那种温暖、那种信任,不仅引发我一次又一次地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追问与思索。我想,这样的追问与思索不仅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还是一个教师对自己教书育人的重新审视与定位。

  教师既是成就他人、点亮他人,又是成就自己、点亮自己的职业。因为教学是相长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寻求自我,发现自我,持续求索,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读完这本书,我们虽不能从中找到针对每个孩子的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办法,但能认识到不能把教学降低到只关注成绩的层次,应该关注人的成长;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修为。教师只有牢记育人,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从而才能接纳一个个鲜活而具特点的不同的生命个体。聚焦未来,聚焦成长,让美好在正念中悄然发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