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用来做教师——20位当代教育名家的故事》读书笔记2000字
在教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用一生的坚守与探索,为后来者点亮明灯。《一生用来做教师——20位当代教育名家的故事》便是这样一部汇集教育智慧的著作,它以20位教育名家的人生经历与教育思想为脉络,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鲜活画卷。我将从斯霞和吕型伟两位教育大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出发,谈谈自己的感悟。
斯霞:“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以童心母爱铸就教育传奇
斯霞曾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她那句“我为一辈子当小学教师而自豪”,是其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更是她对小学教育事业的赤诚宣言。她提出的“童心母爱”教育理念,为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育情怀树立了标杆。在她看来,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知识,更要有一颗童心,能与孩子打成一片;要有母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种理念源于她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融。正如她所言,“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战士爱武器,那么教师就应该爱学生。”这份爱让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备课、认真上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在教育的沃土上乐此不疲。也正是因为这份爱,她能潜心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纠正错误。
在教学实践上,斯霞是当之无愧的“小学教改先锋”。她一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创造出“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主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即“多读课文多识字”,打破了传统识字教学的“三五观点”(认为小学每节课随课文仅能识三五个字,多了学生就会接受不了)。她十分注重课文内容与生字词的各种关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法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教给儿童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开启儿童心扉,发展智力,同时着眼于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要求,明确目标。

斯霞的教育智慧还体现在她的教学主张中。她反对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认为课要上得朴实、扎实,讲究实效,要摒弃弄虚作假的教学思想、哗众取宠的教学手段,删减可有可无的教学步骤,将精力集中到教会学生学习上来。她还关注学生的仪态培养,训练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用普通话讲述、朗读、背诵,表扬那些说话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的学生,为大家树立榜样。她深知,教师上课过于严肃会让学生精神紧张,而在活泼愉快的环境里学习,效果远胜于严肃紧张的氛围,师生关系绝不能变成“猫鼠关系”,那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吕型伟:“教育活化石”,以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发展
吕型伟从事教育工作72年,被称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他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家,其教育实践与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进程。
他的改革功绩斐然。20世纪50年代,他首创工读学校,挽救了一大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了重新成长的机会;1978年,针对凯洛夫教学论中不全面的“双基”观点,他提出“加强基础,发展智能,提高素质”的理念,为素质教育的早期探索奠定了基础;同年,他在上海重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大力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饲养、小论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1979年,针对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弊病,他主张“实行高中阶段合理分流”,在上海办起七八十所职校,极大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上海南汇等郊区县开展农村教育改革探索,提出“农(业)科(学)教(育)统筹,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结合”的观点,为农村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吕型伟的教育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他将对教育的认识凝结为三句话:“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这三句话精准概括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奉献是教育的精神内核,求真是教育的科学追求,创新是教育的活力源泉。他认为“科学没有止境,真理没有顶峰,权威没有绝对”,这种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教育创新的动力。他提出“宽松出人才,表扬出人才,榜样出人才”“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强调了教育要尊重个体差异,营造宽松环境,以表扬和榜样激励学生发展优势,实现成才。
他坚信“人都是可以教育过来的。如果教育不好,只能说明教育的火候还不到或者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这体现了他对教育可能性的乐观与对教育方法改进的重视。在他看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脑科学促进教育科学化。21世纪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使‘脑矿’得到最有效、最充分地开发”,展现了他对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同时,他强调“奉献就是不能把教育当作商品一样讲价钱、搞买卖、做交易”,坚守了教育的公益性与纯洁性。
在德育方面,他提出“德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好,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引。他还指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一定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胆有识的人”,这是对教育家精神特质的精准提炼。对于素质教育,他有着独到见解,认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在科学性上是有问题的。素质是一个中性词:高是素质,低也是素质;全是素质,偏也是素质;好是素质,坏也是素质。世界上没有一个没有素质的人,而且有不少素质是先天的,不受教育也有”,这种观点为我们重新审视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两位教育大家的启示:做有情怀、有思想、有行动的教育者。
斯霞与吕型伟,一位是扎根小学教育一线的实践家,以童心母爱滋养学生心灵,以教学创新提升教育质量;一位是立足教育全局的改革家,以敏锐的洞察推动教育变革,以深邃的思想引领教育方向。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是一项需要用生命投入的事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像斯霞那样,永葆对学生的爱心与对教学的匠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践行“童心母爱”,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也要像吕型伟那样,保持对教育发展的敏感度与改革的勇气,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推动教育进步。同时,我们要将奉献作为教育的底色,求真作为教育的准则,创新作为教育的动力,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真正做到“一生用来做教师”,在教育的沃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