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书笔记800字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翻开书,你会发现,书中并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整本书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这些故事表现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书中的杜少卿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仗义疏财,无差别帮助人,甚至卖田产卖房产。书中提到,杜少卿让管家王胡子卖掉一块田,换来一千几百两银子。他送了一百两银子给门客娄老太爷的孙子回家;张俊民的儿子是冒籍,无法参加考试,杜少卿出一百二十两为他打点;王知县丢官后无处可去,杜少卿让其搬到自家来住……这样乐善好施的举动很多很多。由此我想到吝啬小气的严贡生。严贡生在船头故意留下吃剩的云片糕碎片,当船家吃了这些碎片后,他就假装发病,反诬陷船家吃了救人的药,以此赖掉船钱,真是小人行为。
杜少卿不仅仗义疏财,还尊重女性,他反对纳妾。杜少卿曾言,若自己多娶几个妾,世界上便会多几个没有妻子的人;他不拘礼俗,与夫人携手同游,不顾众人异样的眼神,平等对待自己的妻子。不像那些大家族,一年娶七八个妾,书中沈琼枝就曾被盐商宋为富骗去做妾。逃婚后暂住南京的沈琼枝还得到过杜少卿、武书等人的帮助。
最难能可贵的是杜少卿淡泊名利。李大人举荐他为官,杜少卿不愿做官,当了一只金杯作为路费,去感谢李大人的同时也表明自己的意愿。他的不贪功名利禄,与范进醉心科考形成鲜明对比。范进一生都在科举上挣扎,直到五十四岁才中举,中举后甚至喜极而疯。通过范进这一形象,更凸显杜少卿淡泊名利的可敬可贵。
杜少卿算是比较另类的人,在那个时代,他的仗义疏财是对功利社会的反叛,他对女性的尊重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他的淡泊名利是对科举桎梏的挣脱。像杜少卿一样的读书人,还有庄绍光,虞育德等,他们仍然能保持一颗澄澈透亮的内心。
《儒林外史》中,除了杜少卿这样的清醒者,还有诸多令人唏嘘的形象:如周进这类被科举制度异化的腐儒;也有匡超人这类原本纯良,却在儒林熏染下逐渐堕落的假名士。作者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林众生相。
这些人物的故事看完后,只觉得吴敬梓把儒林里的那点事点透了——有人钻营,有人清醒,有人糊涂。合上书,我心里存着这份明白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