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800字

admin2025-09-17 15:08:21.0读后感1

  气蒸腾的日子里,捧读《回到教育原点》,仿佛在喧嚣中寻得一片清凉的教育净土。没有了平日教学的匆忙,得以沉下心来,跟着窦桂梅老师的文字,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这份从容的阅读节奏,让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更清晰地印刻在心里。

  “教育是慢的艺术”,这句话在暑期的语境下更显深意。平日里总被教学进度、考试成绩推着走,习惯了用“高效”“量化”来衡量教育成果,却在这个假期里,通过书中的案例慢慢领悟:教育就像夏日里的植物生长,需要耐心等待根系舒展,需要接受阳光雨露的自然滋养。就像书中提到的那个“慢慢来”的孩子,曾经被视为“跟不上节奏”,却在老师给予的空间里,逐渐绽放出独特的思维光芒——这让我想起自己带过的学生,那些曾经被“进度表”忽略的闪光点,或许正是教育最该珍视的宝藏。

  书中关于“教育即生活”的论述,在假期里有了更真切的呼应。脱离了课堂的固定模式,才更清楚地看到:学生在暑假里读的一本“闲书”、一次家庭劳动、一场与同伴的争论,其实都是教育的延伸。窦桂梅老师说“教育要让学生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提醒我,平日的教学不该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输,更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共情。比如,引导学生把暑假里的见闻写成随笔,把对社会现象的困惑变成课堂讨论的议题,让教育真正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

  这个假期的阅读,也让我对“教师的自我成长”有了新的认识。书中说“教师要做终身学习者”,平日里总以“忙碌”为借口忽略充电,而在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里,跟着书中推荐的书目延伸阅读,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反思过往的教学案例,才发现:教师的成长,恰恰是教育原点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当我们自己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对生活的热爱,才能真正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

  合上书本时,窗外的蝉鸣依旧聒噪,但内心却多了一份沉静。这个暑假,《回到教育原点》不仅是一本读物,更像一面镜子,照见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它不是急功近利的追赶,而是温柔而坚定的陪伴;不是刻板的知识灌输,而是对生命成长的敬畏。带着这份感悟回到课堂,或许能更从容地面对教育中的“慢”与“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慢慢长成自己的模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