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09-01 14:22:05.0读后感565

  “在班级建设方面,我在传递着一种怎样的价值观?我在建设一个怎样的班级?我在营造着怎样的班级生态?”这是王怀玉老师在书《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前言中的三个追问,王老师说她常常扪心自问,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一线班主任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反思的问题,也正是这样接地气的好问题吸引我不断品读着这本书。

  全书共十章,我分享交流第六章。本章结构与其他章节如出一辙,由四部分组成:带班困惑、创意策略、典型案例、温馨贴士。

  在带班困惑里往往是问题的揭示:民主讨论的结果,家长还投诉?!案例中班主任以“民主议事制”产生的结论作为民主管理的标准,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教育问题:严重纪律问题。追溯纪律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从而顺理成章切进班级日常管理的主题。

  提出三点创意策略,第一把握班级发展节奏:从底线规约到自主建设;第二改变教育视角:从行为“矫正”到接纳唤醒;第三顺应学生成长节律:从行为外宿到精神内省。

  自动而发为荣誉而“战”的典型案例切实印证了王老师班级管理理念的科学性、民主性、实效性。

  温馨贴士班级管理中的“术”与“道”,以“谁动了我们的熏衣草”的故事提醒着班主任拥有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我们想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必须是什么样的人。”
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
  这是本章节的大致内容,接下来我重点学习创意策略里的第一点,“把握班级发展节奏:从底线规约到自主建设”。王老师把班级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松散阶段、中期磨合期,后期发展阶段。

  初级松散阶段:“事”先于“人”的底线规约期

  书中101页讲“年轻班主任往往容易陷入眼前事务和个别学生纪律问题的纠结中,影响到班级整体发展的准确判断。”这句话让我深有体会,今年是我第三次接手一年级,回想刚毕业时我接的一年级,“学生告状”简直是家常便饭,几乎是刚处理完一个学生,又一个学生被“投诉”过来,每天焦头烂额。现在我办公室的年轻班主任们也经历着同样的处境,他们也常常和我聊天,“为什么你们班都没有学生来找你告状啊?”其实不然,我回应道,不是没人告状,而是我把这些诉状问题,分门别类地放在班会课上一网打尽了。如果你把每天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上,那么班级的问题只会有增无减,而班级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的问题,长此以往,根源始终无法解决。所以正如王老师所谈“班主任要看到整体,从班级发展的大局出发,建立基本的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即使有些小的行为问题,班主任抱着‘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会主动改变’的心态去包容和适度提醒,传递信任和期待,而不是小事上紧抓不放。”

  中期磨合期:从“事”到“人”的群体交往磨合

  如果说从一年级开始接班,刚才谈的初级适用于一、二年级,那么中期更适合三、四年级。

  1.从班级岗位建设入手,激发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

  在学生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也是秉承着“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想法在班级里实施了《小主人岗位制》。而王老师的书启发我对这个制度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书99页中提到“班主任到底管什么?是不是事事安排了人,人人都有事,就算实现了自我管理?民主管理就是全然的放手吗?”的确,在实施《小主人岗位制》的时候,让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班级管理更轻松、更称心了,但我解放身心的同时并没有抓住教育的契机做更深度的探索,王老师说得对,之后我会重构《小主人岗位制》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2.开展各类活动,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这无疑与我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不谋而合。我的育人理念:生动活泼,卓异发展。这句话出自我们学校的校训,毕业后我一直在南油小学任教,对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以校训作为我的育人理念。我的育人目标:和谐班级成就卓异的我,卓异的我滋养和谐班级。

  后期发展阶段:班级品牌建设

  1.品牌建设的感召力

  班级日常管理离不开精神引领,以“红蜻蜓”班为例,五年级时,班级学生申报的《小学生二胎家庭中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小策略》在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中成功立项,点燃了学生们科研探究的欲望。回想班级一路走来,在学校各项课题中多次作为核心示范班参与研发,这也奠定了到高段学生能够自主申报课题的有力根基。

  现如今我新接手的“向阳小二班”还正处在品牌建设的开发期,通过前期的学情分析和家校了解,我欲把班级与学校正在探究的“塑画”课题相结合,从“塑画”角度入手,摸索班级特色,打造班级品牌。

  2.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对班级建设的新生力量价值

  “班主任以开放、包容、促进的心态,引导这些自发的非正式群体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或者共同承担班级某项事务,对他们进行引导、转发和帮助,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以上仅是我对其中一个创意策略的浅陋见解,全书围绕“构建班级新生态”,为广大一线班主任在班级常规建设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资源和全新视角。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