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900字

admin2023-02-19 16:47:19.0读后感616

  闲来无事时,翻出了上学时略读过的几本书,当看到这本《我与地坛》,能想起来的只有史铁生跌宕悲苦的人生,和他那么艰难地活着是为了什么?

  史铁生1951年生,1972年双腿瘫痪,时年21岁,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在最狂妄的年纪双腿突然残废,在两腿残废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铁生总是摇着轮椅独自到地坛去,时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那时铁生脾气坏到极点,经常发疯一样离开家里,母亲知道铁生心里苦闷,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
我与地坛
  “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那时的铁生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想着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他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总是要加倍的。铁生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找寻精神的出口、灵魂的寄托,更是为了让母亲骄傲,可惜这些母亲已经看不到了,天意弄人,带走了那个承载铁生怪脾气、小心翼翼的母亲,而母亲还来不及看到铁生在写作上找到自己的出路,这也曾是她年轻时的梦想。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母亲的去世和自己突然残疾的那一天,我作为读者,看到这里时,不知道两者给他的打击哪个更重。但我知道,这命运般的戏弄,足以摧毁一个人所有的坚强。上帝在每个人距离“最幸福”上设限,如果不能在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狂妄岁月的失意与我们人生遗言的每件事就完全等同,都是沮丧和痛苦的根源。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高光一刻就像转瞬即逝的百米冲刺,而在人生的高亮时刻后却要用漫长的孤独来偿还。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而对抗人生的不确定性持乐观态度,喜爱良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用引用铁生文段里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既有博览群书并入学府深造的机缘,又有浪迹天涯独自在社会上闯荡的经历;既能在关键时刻得良师指点如有神助,又时时事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奋斗绝非平步青云;既饱尝过人情友爱的美好,又深知了世态炎凉的正常,故而能如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