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3-02-04 13:56:27.0读后感295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位上世纪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箴言,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依旧让我感受到熠熠生辉的教育智慧,令我深思和警醒。

  他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你把一群孩子带到一片秋天的树林里,他们情绪激动,表示赞赏和发出惊叹。高高的蓝天,装扮的绚烂多彩的树木,披上了明朗的初秋色泽的林边和丛林——这一切都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不过,他们对待周围世界的看法,却是各不相同的。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看到两种认识类型——一部分幼儿为十分和谐的大自然美景所陶醉,他们惊叹和赞赏美景时,他们不在意个别的声音,也没有区分出个别的细节,他们是把各种物体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他们用画面、形象、声音、动作来思维,用心灵来认识事物。但对于另一部分幼儿来说,则似乎不存在什么和谐的美,他会问老师:为什么太阳落山时变成了红色?他夜里躲到哪儿去了?为什么秋天有些树叶变成红色?有些变成橘色?有些变成黄色呢?他们的视线首先看到的不是世界的形象方面,而是他的逻辑方面即因果关系方面。很显然,第一部分幼儿艺术思维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们有兴趣学习文学,喜欢读书,热衷于诗歌创作。而第二部分幼儿更容易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依赖关系,喜欢研究数学和其他精密科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当然,在我自己的班上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孩子们,先说小袁吧,他简直就是我们班级的十万个为什么,常常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着老师和小朋友们去解答,为什么电视机一摁就开机?为什么老师可以长这么高?我有时候会回答,有时候却被他的问题弄的一头雾水。我现在想,原因就是我不善于去引导吧。还记得有一次他在建构区搭了一座超大的停车场,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甜甜老师!我发现用这个积木我的车很容易就可以停上去了!”我说了一句:“那你真的很不错!”然后就去看别的小朋友了。很显然,当时的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表扬了一句。我在想,如果我当时不去机械地表扬他,而是与他一起研究长方形积木和三角形积木的摆放关系,甚至查找资料,把这个事情当成集体教学活动来进行,孩子们是不是更有兴趣,也更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呢?小袁找到了事情之间的依赖关系,而我作为老师更应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事物,查阅资料,而不是白白的浪费了一次好机会。

  阅读这本书就像在我的心间埋下了一粒种子,当然,如何去引导不同思维的孩子?如何在活动中满足各种不同孩子的需求?如何让孩子们既可以看到鲜明的形象,在美景前赞叹,感到惊奇;同时,也进行思考和分析,这些还需要我在阅读和实践中寻找答案,在平日去看、去读、去感受、去欣赏,和孩子们一起,童心未泯,看繁花似锦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