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此岸与彼岸读书笔记1000字

admin2023-02-02 14:54:01.0读书笔记286

  最早听说贲友林老师是2020年的外出培训,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不认识“贲”这个字,为此还偷偷查了手机。那年听了他的现场课,当时一下子被贲老师的诙谐幽默的上课风格所吸引。这个寒假我们工作室推荐了贲老师的书籍《此岸与彼岸Ⅱ》,看完后真的受益匪浅。

  第一辑贲老师就安排了一直以来困扰我们所有一线教师的计算问题。读这本书能让我产生一种顿悟: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曲折的故事。有的只是我最熟悉的课堂、最熟悉的学生、还有我熟悉的教学片断。

  比如理解与重建---关于计算教学的思考一文中,对于教师更换教材中素材的现象他的分析值得我们深思。替换教材中的素材,绝不是“随心所欲”,教学素材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以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的教师把“用教材教”等同于改换一下教材中的素材,这是一种简单而肤浅的想法与做法。
此岸与彼岸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总是少不了摆小棒、摆圆片这些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已经会算了,总会发出“我都会算了,还要摆小棒!”的抱怨声。遇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简单粗暴地说让你摆你就摆。像这样学生的学习水平已“超前”教材预期定位的现象并非偶然,我们知道,不少学生在学习某些数学内容时,已经或多或少地从家长或其他途径得到“提前学习”。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学生会算了,他们理解为什么这样算吗?算法的学习不能脱离算理的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待提高。直观操作,正可弥补学生对话交流中表达不清、理解不深的缺陷,为学生充分阐述算法、理解算法提供有效的支撑。同时,借助直观,验证先前学生交流的算法是否正确。学生在交流各自的算法之后,急切地想知道算得对不对,这时组织操作,检验算法,是应自己之所需,而非教师所强求。这个摆小棒、拨算珠的过程,也是对计算的重点难点进行正强化的过程。通俗地说,学生会算了,但他们还有“东西”要学。这样的计算教学,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因为通过操作,借助直观,引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算法掌握水平超越了原先的机械模仿层面,在理解中得到了提升。算法的掌握与算理的理解,不是“两张皮”!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题目,很形象,很有意境,也很有诗意。就像游建华老师说的:从此岸出发,探路开道,直至抵达心中的彼岸,孩子们可以蹚水,可以划船,也可以架桥,还可以架设索道和缆车等等。由此看来,孩子们要到达彼岸的方式有很多。而我们老师所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掌握技能,用爱守护,让其顺利达到彼岸。

1 2